在我們國家,每年都會舉辦一些放風箏的比賽,風箏也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手工藝品。風箏最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在那個時候,風箏是由木頭制作而成的,被稱為“木鳶”。雖然風箏是我們國家發明的,但最早把風箏搬上郵票的卻不是我們中國,而是前蘇聯。
世界上最早發行的帶有風箏的郵票是在1936年,由前蘇聯發行的一套《少先隊為郵電事業做貢獻》的郵票中,這套郵票共有六枚。其中一枚是《清除電話線上的紙風箏》,這枚郵票的圖案是兩名少先隊員爬在房屋頂上清除纏繞在電話線上的風箏。這枚郵票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風箏圖案的郵票。
我們中國也曾發行過兩套風箏郵票,它們分別是:
第一套風箏郵票:1980年5月10號發行的《風箏》特種郵票,全套共四枚。這四張郵票上的風箏,是北京的傳統沙燕風箏,郵票圖案分別是:《雛燕風箏》、《瘦燕風箏》、《半瘦燕風箏》、《比翼燕風箏》。這套郵票通過這幾種不同的沙燕圖案,在外觀形象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寓意,這也是傳統中國風箏所具備的魅力之一。
第二套風箏郵票:1987年4月1號發行的《風箏》特種郵票,全套郵票也是四枚。和我國第一套風箏郵票不同的是,這幾枚郵票的圖案分別是:《龍頭蜈蚣風箏》、《鷹風箏》、《八卦風箏》、《鳳凰風箏》。這四張郵票上面展示的四只風箏,是典型的濰坊風箏。分別代表三種風箏類型:龍頭蜈蚣,為串式類風箏;鷹和鳳凰,為軟翅類風箏;八卦,為拍子類風箏。
現在,風箏已逐漸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體育娛樂活動節目,我國的山東濰坊已舉辦了20多屆世界濰坊風箏節,成為舉世聞名的風箏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