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很少有集郵者談論集郵是為了郵票將來能升值,當時的集郵者都很忌諱郵票升值的話題。舉個普通的例子,1981年初,《庚申年》郵票發行已經有一年了,如果有人將這枚猴票賣到5角錢,都會有人認為他是在故意抬高物價,搞資本主義那一套。后來,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興起,人們才逐漸敢于談論郵票的升值了。由于各地集郵市場的興起,集郵經濟的產生,郵票升值也被大多數集郵者所談論,大家也自愿參與到郵票的交易中,自由地談論郵票升值的話題,并開始研究郵票升值的學問了。
筆者集郵65年了,前35年從未想過郵票能升值的問題,后來在各地郵市建立起來后,才逐漸有了集郵經濟的思維,并且產生了研究集郵經濟的興趣。最近,筆者專門將新中國發行的郵票升值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比較,得出了一些大概的數據,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讀者可以從中看出一些郵票的升值比率以作為參考。下面概括地介紹新中國正式發行的幾類主要郵票升值的數據(其中不含錯票、未發行票、小本票、小版張、加字票等)。
一、紀特郵票:發行于1949年至1967年,原面值合計約為87元,現在市場價約為72萬元,升值了約8200倍。
二、普票:發行于1950年至2009年,原面值合計約為320元,市場最高價約為8萬元,升值了約270倍。
三、“文”字郵票:發行于1967年至1970年,原面值合計約為8元,市場最高價約為28萬元,升值了約3.5萬倍。
四、編號郵票:發行于1970年至1973年,原面值合計約為10元,市場價曾達到3萬元,升值了約3200倍。
五、JT郵票:發行于1974年至1991年,原面值合計約為320元,市場最高價約為10萬元,升值了約310倍。
六、編年郵票:發行于1992年至2011年(2011年為統計截止年份),原面值合計約為2300元,現在市場價約為5300元,升值了約2.3倍。
七、軍用郵票:發行于1953年至1995年,原面值合計為0.44元,現在市場價約為100萬元,升值了227萬倍。
筆者還初步比較出新中國發行的郵票(按2009年/1)合計面值為2700多元,現在市場價約為260多萬元,升值960多倍。其中升值最多的前三位是:第一是“藍軍郵”,郵票原面值8分,現在市場價約100萬元,升值約1250萬倍;第二是“包裹郵票”,面值1.80元,現在市場價30萬元,升值約16萬倍;第三是“庚申猴”郵票,面值8分,現在市場價1.2萬元,升值了15萬倍。
1997年,筆者在重慶上清寺郵票市場,看到有人手里拿著現金收購“庚申猴”100枚,并收購“梅蘭芳”郵資片100套。15年過去了,目前100枚“庚申猴”可賣到100多萬元,而100套“梅蘭芳”郵資片只能賣8000元,比當時的10000元還少了2000元。這就充分說明了郵票在一定時期內升值的差異是不小的,而投資郵票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可見,如果選擇對了郵票,升值比率是很高的。但大多數集郵者都是從編年郵票開始收集的,也有一部分郵人收藏了十幾年編年郵票,到目前仍然沒有升值,這是由于發行量大、使用量小的編年郵票升值空間較小,甚至在2003年前后,大多數編年郵票還跌破面值,進而貶值。
升值大的郵票數量少,持有人也少;反之,升值小或貶值的郵票數量多,持有人也多。所以,大多數集郵愛好者還是應以集郵收藏為愛好,投資郵票不要以短期升值為目的。
如此,郵票升值神秘莫測。作者:李天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