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集郵者也好,集郵工作者也好,編組郵集是經常遇到的問題。此次在邯鄲,趁著李近朱副會長和王宏偉講課的間隙,長治、邢臺、邯鄲的多位郵集作者帶著自己的郵集,請兩位專家點評。
李近朱副會長和王宏偉都是國家郵展評審員,他們的專題郵集都是在國際郵展和國內郵展上獲得高獎的。此次被點評的十幾部郵集,專題類的多一些。
作為郵展評審員,要時刻掌握郵集評審的新動向,同時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看外地郵友制作的郵集,聽集郵專家的點評,學編組郵集使用的素材,既是對個人的提高,又能現學現用,為編組郵集的朋友指點一、二。通過聽兩位專家的點評,也是對自己對適用素材認識的一個驗證。因為此前邢臺的一位集郵者帶著他的郵集征求我的意見,結合此次李近朱副會長對山西幾部郵集的點評,也驗證了我當初的看法。
當天所見的幾部郵集,有兩部郵集的作者對所編的郵集類別不清,其中就有編組航天類郵集,過多使用了郵票,最終編成了專題郵集。有多部郵集在素材使用上存在專題類郵集不恰當的使用極限片的問題,并且極限片過多,有一部專題郵集80個標準貼片中使用了39枚極限片(記得聽國際集郵專家講課的時候曾說,一個5框郵集中使用極限片2-3枚即可)。再有就是空白明信片的使用,因為明信片上無郵資,切忌這個東東不能放在專題郵集里。還有就是很多集郵者不注重外觀展示,這個問題很普遍,尤其是對郵集似懂非懂的集郵者。
通過專家的點評,讓大家都明白,做郵集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充分理解評審規則。所謂無規矩不以成方圓,評審員按照評審規則評審,郵集作者要按照評審規則做郵集,這就不產生矛盾了。無論編組那一類郵集,但前提是集郵者一定要學習評審規則,搞清楚是編組哪一各類別,然后按方抓藥,事半功倍。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