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到本市某古玩市場轉轉,看到了市場人數之多,遠遠超過集郵市場。想必在其他城市也差不多這個樣子,不禁讓人疑惑:為什么:大眾化的郵票反而不如小眾化的古玩呢?
記得上個月在網上看到過有網友分析了這個原因,核心觀點是郵票市場炒新盛行造成的。我贊成這個觀點,但是想補充一下,理由是古玩市場也有新品,甚至還有仿品,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可見造成郵市不如古玩市場人氣旺的原因還有其他,如下:
1、是對投資對象的價格認同差異。古玩市場的新仿造品,是有成本的,其市場售價比真品低很多,很多時候,新仿品的價格甚至比同材質的現代品價格還低才會有人接受,除非是極少數打眼者(看走眼)才會高價買進。而郵票則不是這樣了,成本只有面值價格的郵票被截留主力拉高到面值十多倍,“雇傭專家”為其主子的利益在網上忽悠不斷。。。參與者絲毫沒有覺得這樣的高價買進是多么的愚蠢,反而如獲至寶,等將來虧本了,還覺得自己沒有把握好。參與新郵炒作的行為,從古玩市場角度來看,和打眼高價買了現代工藝品沒什么區別。
2、是資金問題。古玩領域的大部分現代仿品售價低廉,盡管仿造技藝不斷提高,成本也在提高,但是其成交價好像難以大幅快速提高。反觀郵票市場呢?越是新發行的郵票價格越高,價格越高,參與的人反而越多。在古玩市場看來,這種行為就是“二傻子”行為,呵呵!不僅僅是“傻”的問題,而且還有點“二”。因為新郵截留主力為了團體利益,將貨源低成本截留壟斷,然后委托代理人在市場對敲(虛假交易),跟風者參與進去,要想不吃虧都難吶。過去多次的事實大家都領教過,當價格被炒高以后,大批量的貨源開始放出,造成參與投機者的資金長期被套牢、被占用,阻礙了投資熱情和信心,最終導致集郵隊伍的萎縮。
大眾化的郵市不如古玩人氣旺的原因是多年來的積習造成的,截留主力惡為、雇傭專家幫閑、投機者糊涂三者起了化合作用后而形成的。被古玩市場人人鄙視的行為,今天竟然還在一部分集郵投機者心里當作“經典”來奉行。現在不是還有人認為:三輪龍大版票若降到高于面值10倍的時候,就可以大膽建倉了。這話聽起來有些人會覺得沒有什么不妥,但是在古玩領域說會是什么樣呢?例如你說,有件新造出來的仿古工藝品,只要不超過成本價格10倍,我就買一千件等著升值。同時廠家也保證,已經生產出幾百萬件在庫房里呢。說道這里,你一定會覺得這人不僅僅是“二”的問題,大概是精神也有問題。。。更為可嘆的是“雇傭專家”常說:幾百萬件的工藝品早就沒有了,不會低價賣的,大家放心買吧,不買準后悔的。古玩市場是不會有人信的,但是郵票市場大概就有人信,而且還真的掏錢去買。。。您看看,同樣的投資理念在不同的行業竟會有這么大的差異,難怪行業人氣不同也就是必然的了。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