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近期郵市,不得不提到假“猴”票事件:5月5日前后,北京馬甸郵幣卡市場發現有人銷售假《甲申年》(生肖猴)全張票;5月15日,國家郵政局網站發布公告,提醒消費者注意識別假《甲申年》(生肖猴)郵票,并提供了真假“猴”票對比特點;5月下旬,在上海、長沙等地集郵市場相繼發現有假“猴”票露面。
假“猴”票事件,使不少警惕性不高的郵商、投資者和新手受害,甚至出現糾紛打架,致人受傷住院。盡管郵政管理部門已立案并移送公安部門,警方也已介入調查,但在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中,郵政和郵市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還是引起了廣大集郵愛好者的高度關注。而最讓郵商頭疼的是,此番入市的假“猴”票有人估算達幾千版至上萬版,急需有關部門調查和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以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假“猴”有備而來
其實,出現假郵票并非新鮮事兒。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出現過不少郵票被仿冒的事情,其中防偽性極差的“民居”普票和“長城”普票更成了重災區,但近年來新發行的紀特郵票被仿冒的事兒卻不多。有人分析,主要原因是大量新郵均跌破面值,“真票的處境都不佳,假票自然更沒市場了”。
近來發生的假“猴”票事件,既令人震驚,也令人生疑。雖然單枚“甲申猴”郵票在市場上依然是打折票,但其全張票的價格卻不低,自發行后最高價曾一度攀升至138元,而在今年的“網絡行情”中也一鳴驚人,價格從25元快速上躥,并曾突破百元關隘,成了3月份郵市的“明星”品種。
為什么“甲申猴”全張票突然出現峰回路轉?而且當其從115元下滑至60元附近,才爆出了“假張”事件,難道此前就沒有人發現?畢竟從目前所披露的數量來看并不少,從“甲申猴”全張票在前期被爆炒,到目前出現了“假張”,看似兩件孤立的事情,但前后結合著看,這其中似乎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再延伸到炒作“甲申猴”全張票時所借用的網絡平臺,這件事就絕對不簡單了。
首先,“甲申猴”全張票曾經在發行之初被大肆炒作,是2004年郵市的熱門品種,其在80元至110元區間堆積了大量的套牢籌碼,加之發行量也不小,因此,以近期小資金炒作品種選擇目標,“甲申猴”全張票屬于被選中概率很小的對象,但偏偏就有人選中了它,而且還一鳴驚人地大幅攀升,大有“咸魚翻身”的氣概。其次,本次行情主要以網絡平臺為主,交易雙方的付款和交貨存在著時間差,且幾乎是批量(100張為一個單位)交易,絕大多數投資者不可能當面仔細驗貨,這就給了造假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換個角度看,也許是售假者精心布局的一種手段。再次,“甲申猴”郵票采用了影寫版印刷工藝,摒棄了此前兩輪生肖郵票影雕套印工藝,使其防偽性降低,給了造假者可乘之機。
由此推斷,“甲申猴”“假張”事件,極可能是造假者有備而來,細心的人只要略作推敲,就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質疑郵票防偽性
郵票的防偽性十分重要,也因此使得其印刷技術不斷升華。近年來,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防偽性,但是從“甲申猴”全張票出現“假張”事件中不難看出,目前郵票的防偽性仍然不夠。
另有郵商表示,為什么發行部門在發行第三輪生肖郵票時,居然拋棄了被集郵者津津樂道而防偽性極強的雕刻版?這無疑埋下了被仿冒的禍根。回頭看看前兩輪生肖郵票,又有幾種被仿冒?即使現在價格升至4100元的“庚申猴”郵票,假貨也可以通過印刷細膩的雕刻線條被辨別出來。
暴露監管缺位
此次“甲申猴”全張票“假張”事件的出現,國家郵政局發出了辨別告示,應該說,還是相當及時的。因為在很多郵人的記憶中,國家郵政局作為郵政與郵市的監管部門,如此及時地告示還是很少見的。不過,既然是監管部門就應該行使監管職能,市場上出現了假郵票,完全可以主動出擊依法查處。倘若每次假郵票都是市場發現后上報監管部門,那么對于交易者而言,其損失極可能已無法挽回。
假“猴張”的出現,盡管影響極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這一事件既讓發行部門看到了目前郵票防偽性存在的嚴重問題,必須從技術上加以改進和提高;也讓投資者看到了批量交易郵票的弊端,過去許多人認為造假版張可能性很小,“假張”出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現在這種思維觀念要重新改變了;以前,不少人認為,郵市低迷,市場監管可以放松,“假張”的出現再一次給監管部門敲響警鐘,只要郵市存在一天,而且是個有利可圖的市場,那么,不法分子就會利用各種手段來制假造假,因此,監管部門在郵市打假中絕不能松懈。
相關鏈接
《甲申年》特種郵票于2004年1月發行,是第三輪生肖郵票的第一枚,因此又被集郵愛好者稱為“新版猴票”。這套郵票采用大小兩種版式印刷,發行首日就成為收藏者送禮及投資者建倉的首選熱點品種。《甲申年》真票為影寫版印刷,用放大鏡觀察,組成圖案的網點類似棗核狀,票面上的“中國郵政”和面值“80”等字體的邊緣呈現鋸齒形。假票為膠版印刷,組成圖案的網點為比較正規的圓,票面字體的邊緣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