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理解,甲戌郵史研究會是一家以研究集郵史為己任,特別關注舊中國三大郵會史的專門性集郵研究團體。
在甲戌郵史研究會上海小組紀念研究會成立七周年的會議上,我提出三個問題,供大家思考:(1)為什么要研究集郵史?(2)為什么老年集郵者熱衷于研究集郵史?(3)老年集郵者怎樣研究集郵史?我的發言有幸獲得與會同好的認可,有人希望能夠形成文字。現在,我試自解這些問題。
回顧和研究歷史不是單純的、孤立的懷舊,而是為了做好當前和今后的工作,每一位對集郵活動,對集郵文化充滿信心,認為集郵大有發展的愛好者,都有回顧和研究集郵史的愿望,期望以史鑒今。郵會史是集郵史的重要內容,研究郵會史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全面研究集郵史。
舊郵會的實踐中,有值得總結、值得繼承和值得加以發揚的東西,這些都需通過研究來付諸實現。比如,當前郵市交易興旺,但仿冒偽劣正在困擾著我們,回憶舊郵會有審查部,在專家審定剔出的偽品上,加蓋一個“偽”字圖章,不讓它們繼續危害同好,此舉對于蓄意造假的不法商販甚有威攝作用,然而維持時間不長,可能在執行中受到了這樣或那樣的阻撓,以致未能堅持;但是,現在我們的各級集郵團體都沒有這樣一個職能。研究郵會史就不應停留在對舊人舊事回憶的層次上,而需結合當前的實際,探討怎樣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在新郵會中建立和健全郵品鑒定的機構,幫助會員克服偽品困擾的麻煩。
老年集郵者的集郵年份較長,集郵閱歷比較豐富,與新進集郵圈子的年輕朋友們比較,老年集郵者對舊郵會有所了解,有的本人就是舊郵會的會員;有的家屬(主要是長輩)曾是舊郵會的會員;有的與老會員們相知相熟,在耳濡目染中對舊郵會也有所了解、有所感情,有所感悟;再有的通過舊郵會的會刊認識了舊郵會的精粹,從而產生了對集郵史、對舊郵會的懷舊情結,容易從集郵史的角度產生進行集郵理論研究、集郵工作研究的沖動,相對而言,老年人對舊人舊事的理解能力較強,在研究中還有一些天然的優勢,也較容易形成成果。對前人前事的懷舊情結,與對今人今事的有所不敢茍同是連在一起的,他們有話要說,有感欲發,要想找些事實為依據,那就必需認真地研究集郵史,真正做到以史為鑒。
研究的方法不外乎首先需要掌握資料,需要通過讀書、討論,然而修史。也就是核對事實,厘定評價,著作成文。
研究的態度需要心平氣和,先把舊有的和新發現的資料都梳理清楚,從中發現異同,然后分析、推理;在討論中需要尊重他人,謙虛互諒,聽清楚他人的觀點,說清楚自己的主張,在未能取得一致意見前,不妨求同存異。
研究的方式宜多醞釀,先出草稿,且慢發表。不怕講錯,但不忙匆下結論,可以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研究的途徑無非是尋找資料,拼湊回憶,要注意尋找近60年來在境外發表的回憶性資料,以及近年來出版界整理發表的非集郵書刊上的資料。蘇州金問濤等做了大量工作,值得我們學習。作者:先睹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