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是弘揚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精粹的重要宣傳載體,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和科學文化的真實縮影。在不同歷史時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把自己國家或地區最引以為榮的、最有先進代表性的事物和信息展示在郵票上,讓郵著隨著郵件、信件到達天南海北,四面八方。郵票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具有極為明顯的政治傾向性和嚴肅性。從1890年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25年間,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郵票,其中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大量出現了“異國同圖的郵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七世的頭像先后印制在了60多個英殖民地和屬地的郵票上。德國的殖民地一律使用德皇的游艇為郵票圖案,美國更簡單,干脆把美國郵票加蓋地名作為殖民地郵票來使用。這些“異國同圖的郵票”成為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瓜分世界的真實寫照。
郵票是一種政治宣傳品,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政治傾向,反映不同階級利益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所有接觸郵票,觀察郵票的人們都能活動或少地直接從郵票上受到感染火或啟迪。中國早期的郵票以龍為圖案,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崇拜的神靈,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近代隨著中國走向世界,龍也成為國家的徽記,龍的圖案實質上代表了中華民族。新中國建立后初發行的幾套國旗、國徽、開國大典郵票,以濃郁的喜慶色彩、圖案、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精神風貌。
郵票的宣傳作用有時是潛移默化的,有時又是起決定性作用的。1880年,法國一家公司承包了建造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工程,幾年之后,由于地形復雜、技術欠缺和資金不足等問題,準備放棄這項工程。而富有的美國人正準備建造尼加拉瓜運河或巴拿馬運河,在國會形成了兩派,其意見相持許久,但兩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溝通兩大洋。最后經過激烈辯論,時任的美國總統和大多數國會議員贊同在尼加拉瓜修建運河。這時候時間已經是1902年春天了,美國議會準備就修建尼加拉瓜運河進行表決的時候,加勒比海的一座火山突然劇烈噴發,尼加拉瓜國內一片混亂,而此前尼政府曾向美國保政府證,當地的火山都是死火山,不會對擬修建中的運河造成危害。此時決心營建巴拿馬運河的法國工程師菲利普來到美國,準備游說美國政府。他忽然想起1900年尼加拉瓜發行過印有莫莫通博火山圖案的郵票,,該火山就坐落在擬修建尼加拉瓜運河的線路附近,郵票畫面上畫的是一縷濃煙從火山口徐徐上升,隨風飄揚,簡直與火山噴發是的情景一摸一樣。菲利普匆匆跑遍華盛頓,買到了90枚同樣的尼加拉瓜郵票。第二天清晨,每個參議員的桌子上出現了一個信封,,里面有一枚郵票和菲利普的親筆留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動的官方見證。”參議員們見到了留言和郵票,慎重地改變了意向,并在投票時主動放棄了尼加拉瓜方案,并且一致同意在巴拿馬修建運河。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開通。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枚郵票決定了一條運河的命運,假如不是那枚“火山”郵票的幫忙,恐怕世界上就不會有巴拿馬運河了。難怪日本的集郵家水原明窗說“集郵就是政治”。 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