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18日,柯愈勁出生在重慶市,10歲生日時父親送給他一本集郵冊作為生日禮物,引發了他集郵的興趣,從此伴隨他一生的集郵走過了一年又一年,一直到今天。他不只自己集郵,還團結帶動身邊的集郵愛好者,把集郵這項文化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現在他兼任河北省集郵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集郵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廊坊市集郵協會副會長,學術部部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老年集郵協會會長,華夏專題郵會常務理事等職。榮獲兩屆全國集郵先進個人,擔任省級郵展評審員。
他1983年以《發展中的石油工業》為專題初次參展全國郵展;1991年又以《一部艱苦奮斗的史詩——記新中國石油工業》為專題參展全國郵展,并獲銅獎;1994年和1997年兩次以《石油》為專題參加全國郵展,獲銀獎;2001年以《石油》為專題參展全國郵展,獲鍍金獎;2003年以《石油與天然氣》為專題參展全國郵展,獲大鍍金獎;2009年獲得在中國舉辦的世界集郵展大鍍金獎;2010年以《石油與天然氣》為專題參加在南非舉辦的亞洲第二十六屆郵展,獲大鍍金獎等。他撰寫的集郵學術論文和科普文章發表在《中國集郵》報和有關雜志上達幾十篇之多。他的集郵事跡也被多家報刊報道介紹。
今年75歲的柯愈勁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師,可他卻選擇了石油集郵,那還要從他的“老石油”身份說起。1955年畢業后,他就分配到新疆石油公司工作,之后又參加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是最早走進克拉瑪依的石油人之一。他1975年赴華北,加入石油管道的建設隊伍。1989年到1999年再一次入疆,在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工作,一生中的三十多年獻給了新疆的油田建設。
柯愈勁先生是國家首批一級注冊建筑師,曾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授予“優秀設計師”的稱號。1997年退休后他繼續被返聘,一直工作到71歲才退休。他是一個“老石油”,在石油事業上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對石油寄予了深深的厚愛,有著難解的情緣。每當講起克拉瑪依油田,他如數家寶,許多開發初期的故事講得津津有味,就像昨天的事情,記憶猶新。當年為克拉瑪依油田選址以及建設初期的照片資料如今整理得整齊有序,十分仔細認真。在他的多篇石油回憶錄的文章中,都留下了他的深情和眷戀,都可以看到他一顆熱愛石油的拳拳之心。
一個老石油,他經歷了新中國的石油工業的發展和崛起,中國的石油事業也凝結了他的畢生心血。他退休了,雖然離開心愛的崗位,但是他的“油情”方興未艾,一生為“油”征戰的一腔火熱的情懷熱度并未減弱。他從火熱的主戰場轉到了另一個“石油”陣地,繼續“石油人生”,開拓“石油事業”。這就是他要讓集郵這個方寸世界里,也有我們中國石油人的光彩閃耀。
集郵看起來就是積攢一枚枚小小的郵品,但做這事并不輕松。在漫長的幾十年的努力奮斗中,他獲得不少榮譽,走到如今,每提升一個高度,都是極為困難的,充滿了極度的挑戰。自1983年參加第一屆全國郵展,他先后編組過5種版本的石油題材的郵集,達到5框(集郵數量的單位)素材,這5框給他帶來過榮譽和樂趣,但是也預示著如果停留在這5框,那就是集郵生命的完結,必須爭取更上一層樓,達到一個新高度,那就是要編出8框郵集方可參展國際郵展。
8框,那是多么大的一個目標,充滿著艱難和曲折。要花費精力,花費金錢,花費時間,何談容易!經過思考,他還是選擇繼續奮斗這條路,愿意接受新的挑戰。他首先編出了8框《石油與天然氣》郵集綱要草稿,征求國內外集郵專家的意見建議。他調整思路、查閱資料、充實集郵的內容、豐富郵品的科普知識和豐富的史料、故事趣味性等。在收集8框的集郵品中克服了多少困難,有過多少曲折坎坷的經歷,一言難盡,僅石油票6枚,歷時3年時間才收齊,還是在德國、法國、南非、美國、印尼、韓國6個國家郵商那里買到的。買一張天然氣的郵票又是幾個國家……
回憶起收集這些郵票的經歷,柯愈勁先生感嘆地說“很不容易”啊!那些郵品許多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一是不好收集,二是買起來很貴,一張小小的郵票動輒都是幾千美金。但是每發現和尋找到這些郵集適用的珍罕的素材,他好像地質學家尋找到油氣田一樣欣喜快慰。十多年返聘工作的工資都花在這里了。如此的執著!如此的熱心!都是為了圓那個繼續“石油人生”的夢啊!
當這部8框的集郵品在某石油大學展出時,有的大學老師通過看郵品才明確了石油計量單位“桶”的來歷時,很驚奇地說,是這樣來的啊。
現在這部郵集的綱要在一點點修改完善,他制定的綱要一共128頁,自從南非回來后他馬不停蹄地忙碌,現在已經修改了40頁,準備作為一本石油天然氣的科普讀物出版。另外今年第二十七屆亞洲郵展將在我國無錫舉辦,柯愈勁先生想讓自己的這套《石油與天然氣》專題郵集綻露風采,準備沖金,取得金牌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