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集郵者邁入集郵的大門,往往會眼花繚亂,眼睛里不能見到郵票,看到了就像收歸己有,集郵者都有一種求全的欲望。
郵票誕生170年來,縱觀郵票發行史和集郵發展史,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把黑便士郵票發行以來的每一種郵票收齊。著名集郵家英王喬治五世曾想憑借皇家的實力有所作為,但在他集郵28年之后意識到想擁有全球所有的集郵珍藏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全力收藏英屬國家的郵票,最終以25萬枚英聯邦郵票組成一部世界上最好的“大英帝國”郵票,完成局部大全和珍罕的完美結合,但仍缺“圭亞那洋紅色1分”孤品郵票。著名集郵家,郵王菲利普·馮·費拉里(1848-1917),11歲開始集郵,其父是意大利著名銀行家,母親是當時全歐洲最富有的女人之一,憑借著強大的經濟后盾,從不討價還價地購買所需要的郵票,向著把世界各國發行的每種郵票都收集1枚的目標不懈努力,30年間耗資125萬美元,壟斷了包括瑞典3斯基林邦科錯色票、圭亞那洋紅色1分票、中國紅印花小字壹元等珍品在內的四分之三的珍罕郵票,被公認為擁有當年世界上已知的最多、最全的一部郵集。
如今,世界各國每年發行的郵票越來越多,單靠個人的一己之力,集郵者已經不可能實現大全的目標,并且也沒必要這樣做,對于年輕人更是如此。十幾年前的2000年全世界郵票已經發行17836種,面值高達8876美元,試想有哪個人有如此大的精力與財力來收集整理?
因此,有必要在集郵學理論的指導下,科學地確立集郵目標,有所規劃,有所選擇。不能見什么集什么,也不能人家說什么好就買什么,跟著感覺走。也不是脫離經濟基礎去一味求全求珍,過高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只會自尋煩惱。
對于集郵者來說選擇一個正確的集郵方式很重要,初涉郵壇的朋友往往不知道集郵該從何處著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是見到自己所沒有的郵票就先收集起來,從自己欣賞的角度來說自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如果要想在集郵方面有所造詣,或者想參加各種郵展,就應當對國際集郵聯合會(FIP)集郵展覽評審總規則及各項專用規則的相關規定作一下了解,確定自己搞哪一類集郵,收集哪些郵票、集郵品,如何研究、利用,組織什么樣的郵集,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另外作為一個集郵者要學會運用集郵書籍,讀懂集郵的書,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不管是資深的集郵者,還是初入門的集郵者,集郵書籍就是一個無言的老師,集郵者一定要多向老師請教。許多集郵書籍是以專著、日記、趣聞軼事、小說傳記的形式記錄集郵的方方面面,從這些點點滴滴的記錄中會得到很大的收益。
集郵者還要學會制定目標,初級的集郵者以收集郵票為主,隨著集郵時間的增加,集郵者的集郵閱歷不斷增加,就需要一個明確的集郵目標了,這個目標因人而異。喜歡專題集郵的人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喜歡郵政歷史的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國際集郵聯的國際集郵展覽評審規則中有很多種集郵方式供集郵者選擇。
豐富多彩的集郵方式,為集郵者打開一扇扇集郵之門,為集郵者創造了更為廣闊的集郵空間,但學會正確的集郵方式,有目標、有步驟地集郵,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就能夠少花冤枉錢,少走冤枉路。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