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展示時代風云的變幻莫測,郵票是世界的一面鏡子,歷史發展進程的任何一點變革創新,都會在郵票上有所反映。
郵票藝術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形態,不同時代會賦予郵票藝術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手法。不同時期發行的郵票,在郵票選題內容、設計和風格、印刷特點上都會有明顯的差異,銘刻著時代的烙印。新中國成立之初,郵票上相繼出現了指南針、地動儀等古代科技成就,激發人民的創業信心,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許許多多輝煌的成就,正負電子對撞機、秦山核電站、長江三峽截留、京九鐵路通車、神舟飛船首飛成功、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紛紛成為郵票的主圖,使人民歡欣鼓舞。欣賞文革郵票,怎么也擺脫不了那個動亂荒誕時代的英姿,讓人難以開懷一笑。
1999年發行的56枚郵票連印的/1,從飄逸的舞姿到艷麗的民族服飾,無不透著強烈的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之美。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而發行/1,分別以“歡慶、合作、繁榮”為主題,“歡慶”郵票畫面采用國旗、香港區旗和紫荊花雕塑作為設計元素,體現“一國兩制”的方針在香港的成功實踐; “合作”郵票畫面采用“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系的安排)字樣、皇崗口岸等作為設計元素,體現了內地與香港經貿聯系日益密切;“繁榮”郵票畫面主要采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西部通道等作為設計元素,體現香港回歸祖國后克服種種困難,保持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保持了繁榮穩定,這三枚郵票完整地表達了香港回歸祖國10年來的一個過程,從回歸當年中央政府送給香港特區政府的禮物,到CEPA協議的簽訂促進了香港的發展,再到深港西部通道的開通對香港未來的影響,10年的過程表現得極其完整,把對香港回歸的喜悅之情、對香港發展的自豪之情、對香港未來的祝福之情揮灑得淋漓盡致。
近些年,中國郵票上出現了不少尖端科技、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等世界關注的題材。同時在郵票的設計手法上,固定不變的現實主義的框框有所突破,夸張、變形、模糊的藝術手法已經被郵票設計家掌握和運用,抽象之美給人們留下更為廣闊的遐想空間。方寸天地百花齊放的美景,顯示出一個泱泱大國經過改革開放,已經走出國門,融入世界大潮之中。
更多的高科技手段應用到郵票設計、印刷中,1994年發行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一百周年》郵票,是我國第一枚完全用電腦設計的郵票,用電腦設計郵票是我國郵票設計和印刷的一次技術飛躍,自此,越來越多的用電腦設計的郵票相繼問世,運用領先世界的印刷手段,印制出的郵票更精美。
新中國郵票選題包含了歷史事件、建設成就、古今人物、風光名勝、都呆文武、自然資源、體育運動、文化藝術、國際交往等方面,可謂豐富多彩。運用小型張、小全張、無齒郵票、小本票、發光郵票的形式,既有民族特色,又反映現代文化水平,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