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不僅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也有一定的觀賞性。構成郵票也具備一定的要素,通常將郵票的銘記、面值、圖案這三項稱作郵票的三大要素。
銘記,是郵票票面上表示發行該郵票的國家、地區或發行機構的標記。萬國郵政聯盟1874年規定,各國郵票必須印上國家銘記,以便識別,1989年下修訂《萬國郵政公約》時又加以明確規定,各國郵票應以拉丁字母標明郵票發行國名。但事實上,有些國家并未完全遵照執行。國名銘記的標注有幾種形式:一是文字標注。這也是大多數國家的做法,只印國名或國名加“郵政”或只印郵政字樣。表示國名銘記的文字的方式有多種,或是僅印本國文字,或是本國文字加注英文,或是多種文字并列。以新中國郵票為例,建國后最初的幾個月使用“中華人民郵政”做銘記,1950年2月10日以后使用“中國人郵政”,一直沿用了42年,1992年之后改為“中國郵政”加英文“CHINA”。再如,斯里蘭卡的郵票銘記就用了英文
僧伽羅文和泰米爾文三種文字標注。還有一些國家從郵票設計的整體效果出發,使用本國官方文字的縮寫字母標注,像美國的“USA”、前蘇聯的“CCCP”。二是圖案標注,英國發行的郵票不標注國名,用女王側面像剪影代替國名,這種做法雖然有違萬國郵聯的規定,但因為英國是郵票的發明國,170多年來一直沿用,已經被世界各國認同。三是沒有任何標注,這也限于郵票發明之初的一個階段,中國的一些解放區郵票也沒有國名。四是特殊標記,匈牙利郵票一直以主要民族馬扎爾的名稱(MAGYAR)代替國名,瑞士的郵票上標注的時古希臘神話中護衛神的名字。
面值是郵票票面上用阿拉伯數字或文字標明的郵資金額及貨幣單位,面額為常用的郵件資費,貨幣單位時該國法定貨幣本幣或輔幣。使用阿拉伯數字既簡潔醒目,又國際通用。也有隱去面值,用文字標示的,像近些年美國為應對頻繁的郵資調整啟用的字母郵票,中國解放區郵票中表明郵件種類的“平”、“機”、“快”郵票,還有近一個時期出現的“限本地使用”、“國內郵資已納付”等。還有一種是混合標注面值,2002年1月1日,歐元成為歐洲12國的統一貨幣,法國等國家曾發行標有本國貨幣和歐元雙重面值的郵票。附捐郵票的標注方式極為特殊,最多見的還是郵資+附捐金額。還有一種特殊的多面值郵票,1964年10月20日發行的紀10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小全張上,出現了3個8分面值,就需要累加使用了。郵票的面值,也是一個國家貨幣穩定與變化的見證,新中國的郵政資費42年保持穩定,在世界郵政史上都是少有的。
圖案是指郵票票面上的圖文,泛指郵票上全部的印刷內容,包括主圖、邊飾、邊框、銘記、標記、面值、志號、年份等等。郵票主要是通過圖案來宣傳自己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郵票的畫面幾乎記錄了人類文明的全部壯舉,凡是歷史教科書有記載的時間,都能在郵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
了解郵票的三大要素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銘記能識別有票的發行國家,通過面值能知道這枚郵票適用于那種郵政業務和了解該國郵政資費的變化,郵票圖案是獲取百科知識的來源,同時也是判別郵票真偽和性質的依據。
當然郵票的要素還包括圖幅和票幅、票型、志號、版銘、材質、齒孔、刷色、背膠等等,這些在以后會遇到的,到時候會細說。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