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1,賦予了集郵的名稱“philately”,有了專業的集郵雜志,舉辦了世界上第一次的郵票拍賣會,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郵組織。1878年,第一次國際集郵會議在巴黎召開,標志著集郵活動已經跨越了國界。1926年國際集郵聯合會正式在巴黎成立,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
中國的集郵活動比西方晚近四十年,1878年中國第一套郵票的發行,首先吸引了在華的外國人的集郵興趣,直到1890年才有了中國人參與集郵活動。
誰也不會想到,這種小小的郵票會在集郵文化活動中發揮如此獨特的作用。也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愛好像集郵一樣贏得億萬人的青睞,博得全社會各階層的認同。名人集郵,更是為世人關注。馬克思鼓勵自己的女兒愛琳娜集郵;美國的很多位總統也集郵,最著名的就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直到逝世前的幾個小時,還在欣賞郵票;英國的國王喬治五世、伊利莎白二世都是著名的集郵家;日本的前首相小淵惠三不但自己集郵,還對日本的郵票發行以及集郵發展作出很大貢獻;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還是位郵票設計家,她設計的《天國準備歡度圣誕》讓人愛不釋手,嘆為觀止;西哈努克親王也親自設計過登基大典、世界佛教會議等郵票;高爾基在旅居意大利的時候,正是集郵為他的流亡生活增添了樂趣;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先生,一生致力于奧林匹克運動的同時,鐘情于世界各國奧林匹克郵票的收集,在他的倡導、推動下成立了奧林匹克集郵聯合會,并擔任會長直至辭世。在中國,孫中山先生擔任臨時大總統后,親自過問印制新郵票的事宜;毛澤東在廣州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廣州政治講習班教官時,曾幫助姜治方收集郵票,在1959年建國十周年時,在開國大典郵票上為楊紹明簽名,如今這珍貴的半版郵票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宋慶齡、李先念、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集郵給予過很大支持,夏衍先生也是著名的集郵家。
集郵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方寸小紙展示著博大精深的世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歷史的進程。集郵是一門綜合的學問,一枚郵票,從圖案的內容、意義和審美、到它的設計及歷史背景、印刷過程以及制版技術等方面,無不體現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集郵是一項“有教育價值的文化活動”,在中國,集郵活動也成為一種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