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價值決定其市場價格,這是沒有問題的。清代郵票、民國郵票、新中國舊幣值郵票已經退出使用領域,但是其市場價格卻逐年上漲;未發行的郵票、取消發行的郵票更是千金難買;還有面值只有幾分、幾角面值的老郵票市場價格已經高于面值成百上千倍,這正是其文物價值的體現。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發行的郵票是見證歷史的權威物品,這是文物價值不可缺少的要素。
盛世物價上漲壓力大,盛世必然興收藏。有人說:郵票是近代史的文物,這話不錯。投資老郵票來保值增值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沒有那個投資領域能想郵品投資那樣獲得長久穩定的收益。這次亞洲郵展拍賣會上,來自西方的郵品收藏家提供了100件老郵品,總價值數千萬元!這無疑證明郵票投資要想獲得巨大收益只有走中、長線的道路,那種投機似的短線炒作時間證明是走不通的。
有的人覺得,現在寫信的人少了,郵票的功能在弱化,所以郵票投資已經是夕陽產業。實際上,這種想法實在是沒有道理的。我們來看看,一、二、三版人民幣已經沒有使用價值,但是市場價格不菲,因為這些紙幣是見證新中國金融歷史的文物,是其文物價值決定了其今天的市場價格,保證了收藏者資產的增值。再比如:大部分珍貴的名人字畫的作者已經不在世,但是其作品的市場價格逐年上揚,難道是其繪畫內容好?不是!而是作品代表了一個時代名家的繪畫風格,引申出當時的文化背景,這正是其文物價值之所在。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明:郵票的權威性也是其文物價值的亮點。我們知道:磁卡、火花、煙標也有收藏價值,但是其升值幅度遠不如郵票,這就是因為其發行者是企業,而不是國家,權威性不如郵票,這也提示大家:新發行的郵票盡管設計精美 ,但是其權威性與老票相比已經大打折扣?,F在頻頻出錯的設計就是在一步一步的蠶食其權威性所帶來的文物價值。
所以,郵票的未來市場價格必然離不開其文物價值,而不是其使用價值。郵票除了具有文物價值以外,還有鑒賞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其內含的權威性、知識性、紀念性、宣傳性等等。集郵活動之所以能夠從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發明出來就開始風靡世界,絕不是偶然,而是其多種價值的集中體現。集郵不僅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朝陽產業,因為它是和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精神文化需求分不開的。來源:畢氏郵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