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收集、鑒賞、研究郵票(集郵品)的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成果及其他文化現象通稱集郵文化。集郵文化具有社會性、創造性、繼承性、復合性、民族性、群眾性等特性;具有娛樂、審美、認識、宣傳、教育、交往等社會功能。集郵文化形成的主要標志是社會上集郵群體的形成和集郵展覽的規范化。集郵文化的發展有賴于郵政通信產業的發展,有賴于集郵活動的發展,有賴于借鑒和融合其他社會文化,有賴于集郵市場的發育和健全,有賴于集郵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世界集郵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時期:
萌芽期:從集郵之始至19世紀70年代;
形成期:從19世紀8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發展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
中國集郵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經歷了三個時期:
萌芽期:從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20年代初;
形成期:從20世紀20年代初至80年代初;
發展期:從20世紀80年代后至今。
對于“集郵文化”這一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各方面內容,遠未達成一致的觀點,國際和國內正在進一步研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