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康先生在給一位江蘇郵友的題詞中說:“覓趣是聰明的集郵”。筆者非常贊同郭老的觀點,也非常向往集郵的最佳境界——“覓趣”。
郵集乃集郵的重要成果,郵展是經(jīng)常舉辦的集郵活動。許多集郵者為爭取自己的郵集在展場亮相,甚至摘金奪銀,數(shù)年磨一劍,投錢投力,樂此不疲。這當(dāng)然值得稱道。如果郵集能在國際、世界郵展上獲獎,為國爭光,那更是喜事一樁、樂事一樁。但集郵若只有組集參展一種樂趣,那未免使人感到遺憾;若皆以郵展規(guī)則為尺度來衡量大大小小的集郵活動,那就更不可取了。我們要做聰明的集郵覓趣者,而集郵覓趣之路甚多,又何必“華山一條道”呢?
安徽潛山集郵名家徐敬賓,就是一位深諳“覓趣”的聰明集郵者,其集郵事跡數(shù)次被《中國集郵報》報道。集郵寫作、集郵旅游、集郵交友、集郵攝影,都是徐先生的樂趣,而他廣為人知的集郵趣事,便是制作“極限郵照”了。徐先生以自己在旅游途中拍攝的風(fēng)景彩照,配貼同圖郵票,再求蓋相關(guān)地點郵戳,“極限郵照”便光彩照人了。獨樂不如眾樂,徐先生還不時將自己的得意作品寄送郵友,讓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樂趣。個性化郵票風(fēng)行后,徐先生又?jǐn)U大了覓趣范圍,制作了不少個性化郵票“極限郵照”。
還可以舉出許多重視集郵“覓趣”的事例。比如,雖然“集郵護(hù)照”不被一些嚴(yán)肅集郵者看好,但是在北京世展、洛陽世展,甚至上海世博會上,樂顛顛,喜滋滋,滿場奔波,四處蓋戳的人,都是盛會中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線。
集郵活動豐富多彩,從不同的渠道追求郵樂郵趣的人,無疑是為郭潤康先生稱許的聰明的集郵者。而郭老自己,更是從來不忘實踐“覓趣”,例如他為幾百家集郵報刊題詞、題眉,和上千位各地郵友互寄封片,其目的都不是為了參展獲獎,而是求樂覓趣。不但自身得到集郵樂趣,而且能與更多的集郵朋友分享——這種集郵者最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