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拇指大小的“辛亥百年”紀念郵票,票面印著“武昌首義”一行小字。武漢市第13屆集郵展上,10月10日首發的/1成為郵展焦點,僅一日,4萬余套郵票就銷售一空。“以往國家發行的郵票,不乏與武漢有關的人物、地方等元素,但真正將‘武漢’兩字寫進郵票里的極少。”武漢集郵協會秘書長楊順舟說。
在他的印象中,1957年發行的長江大橋郵票中,印著“武漢長江大橋”字樣。此次,“武昌首義”四字寫進辛亥百年郵票,是武漢第二次登上“國家名片”。
誰曾想,為了在郵票中出現“武昌首義”這4個極具武漢鮮明特點的字樣,這座城市整整謀劃了3年。
3年前,武漢在計劃辛亥百年紀念活動時就考慮能否促成一套突出“武昌首義”元素的郵票,其間,廣泛搜集在漢的辛亥元素。去年3月,國家郵政局正式將辛亥百年紀念郵票列入發行計劃,其主要參與者有湖北、廣東、江蘇、四川。
楊順舟說,這些與辛亥革命有著頗深淵源的省、市,將設計方案交給國家郵政局,最終匯總定稿,至于終稿到底會突出何種元素,往往取決于哪套方案更有分量。
就在當年國家郵政局舉辦的郵票論證會上,湖北武漢拿出18個辛亥革命遺址的方案,數量居首。同時,當地政府也全力支持。
這套郵票的設計者、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李晨也是郵票的親歷者,去年10月開始,他幾乎每天與辛亥革命的資料為伴。“武漢首義第一槍用的是什么槍,當時人們的衣著、發型是什么樣,都要了解。”他說,為了這套郵票,自己繪制了50張圖稿,其中最滿意的就是“武昌首義”的那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