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郵票收藏的兩大核心價值潛力板塊,我認為其一是特定歷史性文革板塊,包括文革票、編號票、后文革票(JT74-76),其二是民族藝術板塊,京劇、繪畫、生肖、年畫等。
我36年的集郵和15年藝術品收藏的經歷,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當前郵票收藏的看法,對于文革郵票來說,它記錄了十年文革的政治歷史,繼文革票、編號票大漲后,我認為后文革票中J2建國25周年、J5四屆人代會、J8四個五年計劃、T8批林批孔、T9鄉村女教師、T18工農兵上大學這六套票是反映特定歷史階段的歷史性題材事件的代表,其票面設計、發行量、存世量都具有和編號票中精品媲美的潛力,有望成為后文革票中的龍頭品種。
對于民族藝術板塊我想談談JT票中的國畫板塊,字畫收藏在今年春拍上成為漲幅最大的收藏品之一,從雅昌藝術指數上可見其漲勢,近代、當代名家作品成為主流,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得以體現,從最近JT票大漲中可見端倪,國畫大師的力作郵票是郵票藝術中的典范,T46黃永玉的金猴就是先鋒,它不僅是生肖的龍頭,更是國畫大師黃永玉的力作。其后是三架馬車,T44齊白石作品選、T54俞致貞的荷花、T69劉旦宅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其中T44和T69是T票中枚數最多的兩套大票,也是大師的精品之作,而工筆畫名家俞致貞的荷花更是100萬發行量中的極品。第二梯隊是T28徐悲鴻的奔馬、T82王叔暉的西廂記、J58范曾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三梯隊是J92劉凌滄的中國古代文學家、T77扇面畫、T89仕女圖、T98吳昌碩、T40劉繼卣的東北虎、T79田世光的益鳥,再后的由于發行量太大就不去深究。而這些票中最有可能成為黑馬的就是T40劉繼卣的東北虎、T79田世光的益鳥,這兩位大師在老紀特票中就有特60金絲猴、特61牡丹兩套精品之作,再加上200萬和292萬的發行量,成為黑馬也是價值回歸的體現。如果T79不叫“益鳥”,而叫“田世光工筆畫選”,可能早也不是今天的價格了。
這些郵票都經歷了30年左右的洗禮,存世量銳減,這些票才是真正價值投資的取向。今年投資最好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不是“大眾”收藏的郵票市場,而是“小眾”藝術品(字畫、瓷器、古玩、紅木、四大印石、玉石、沉香木、檀香木等)收藏市場。從藝術品收藏中,也能看到郵票收藏的方向,三十年前我也搞專題集郵,參加郵展,而今郵票也成為投資的大眾收藏品種,真正藝術品的收藏都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好的郵票永遠是好的,不像中國股市,今天是績優股,明天就是垃圾股,長虹、春蘭不就如此;今天做假上市圈錢,明天就退市或ST。當廣大股民散戶發現投資股市不如投資郵市,去投資自己都不了解的企業股票,不如投資擺在面前優秀品種的潛力郵票;當廣大股民散戶清醒從92年中國股市設立近二十年,投資未見收益而傷痕累累,在一個沒有游戲規則的市場中投資,在一個只適合機構大鱷拼殺的投機市場中,哪里還有羊羔的生存空間……如果有10%的散戶股民覺悟,10%的資金投資轉向郵票市場,郵票市場會是怎樣一片天地!
對于清代、民國、區票來說作為“投資”收藏,對廣大集郵愛好者收藏不是最佳,而新中國的老紀特、文編、JT才應是主流,而JT票最具潛力,其一、群眾基礎最好;其二、八十年代初才是集郵大軍開始形成,收藏主要也在JT票;其三、74到91年的JT票,消耗很大,存世量和發行量相差大。而對于編年票來說,我是不看好的,因為從92年后,發行量太大,而且郵票隨著通信、互聯網的發展逐步喪失了其固有的屬性,在郵寄中幾乎不會消耗其量,而成了郵政印有票面價格符號的印刷品,成為郵票游資投機炒作的主要對象,而不是集郵收藏的投資對象。
“大眾”收藏的郵票市場,之所以叫大眾,是因為有千萬大軍,收藏變現容易,而 “小眾”藝術品(字畫、瓷器、古玩、紅木、四大印石、玉石、沉香木、檀香木等)收藏市場,變現較難。
膚淺的個人觀點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