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即將過去,回顧一年來郵市的表現,我認為貫穿郵市全年的關鍵詞是變革。
一、新法取代舊法。新《郵政法》今年4月24日通過,并于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從而取代了1986年12月頒布的老《郵政法》。對于新法,很多人感覺不甚滿意。其實最不滿意的是郵政,其一是因為他們一直所期待的“壟斷經營權”問題,新法和舊法一樣依然沒有明確;其二是因為新法改變了郵票性質,由過去的國家名片變成了企業憑證。既然郵政不滿意或許大家就會滿意。因此,我相信新法一定會給郵市帶來新變化。
二、“推銷員”變成“采購員”。過去多年,郵商中的一批“佼佼者”總是通過短暫炒高新郵價格,然后悄悄地幫郵政向市場傾銷放貨,說好聽點是“操盤手”,難聽話是“二狗子”;現在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改做起“產品票”這一正經生意,反過來幫助郵政從市場收貨,市場形象逐步高大起來。一銷一購,玄妙無窮!
三、投機炒作轉為價值投資。五福這些市場頂級炒作大腕的“隱退”,正式宣告了郵票投機炒作之風走向沒落,唐詩三百年、國慶大閱兵等絕好題材的郵票都沒能炒作起來,就是最好的例證。沒有炒作,市場似乎缺少激情;沒有市場,炒作注定失去“溫床”!郵政當局似乎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下半年以來,在官方集郵專賣店鋪底存貨需求和國慶大典、上海世博會等“產品票”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市場終于劃出了一道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充分體現出供求關系的價值投資軌跡。
四、“垃圾”變成“黃金”。曾經的數量最多、最臭的垃圾-編年票今年終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亂世出梟雄。黑馬奔騰的日子終于來了!
五、虧損轉為盈利。這么多年來,郵票投資者多數虧損累累,而今年情況已大為好轉。只要你不是熱衷炒作一簇,在今年投資郵票,盈利的概率就遠大于虧損。尤其是下半年,紀特票、文革票、編號票、JT票以及早、中期編年票幾乎出現了普漲現象,翻番的郵票舉不勝舉。在這樣的投資市場中,聰明人想不掙錢都難!
這些都是好的變革,如果能夠長久持續下去,幾年之后回過頭來看,2009年或許就是郵市的轉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