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感覺
原膠郵票首先從視覺上看給人的印象是:膠層均勻,薄厚一致,膠面有光澤,一些老紀特因為年代久遠背膠變黃這屬于正常現象,即便這樣依然能看到膠面特有的光澤。
2、背膠色彩和手感
二膠郵票的大體特點是:首先給人的直觀感覺是,膠層薄厚不均,膠面發烏、發青、少光澤,二膠郵票因為都是經水洗過,所以手感也與原膠不同。
如果是二膠,背膠會有星星點點的閃光.就像是玻璃打碎了的那種感覺. 如背膠不均勻,放大鏡下看齒孔邊是否毛茬會被假背膠包裹上。正面是否不光亮下水了。老紀特二膠沒原膠亮,沒原膠細膩。
背膠,只要膠薄厚是不均勻、不平整,明顯的有一道一道的現象,就很可能是二膠。
3、膠厚度
只要膠薄厚是不均勻、不平整,明顯的有一道一道的現象,就很可能是二膠。
如果膠上的太薄,郵票給人的手感是特別軟,缺少原膠郵票的柔韌感,原膠郵票在壓彎后松開手,幾乎能恢復原狀,二膠郵票則無力恢復原狀。
如果膠上的過厚,郵票給人的手感是特別發“僵”、發“硬”,有種能折斷的感覺。
4、看版印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檢驗雕刻版郵票,郵票都是流水線印刷,印好的郵票從機器下線后都自動疊放在一起,雕刻版郵票因為輪廓線油墨較厚,即便是經過烘干處理也無法完全干透,所以疊放在一起的郵票,上面郵票的背面則會印有下面郵票的墨跡,也就是郵迷們所說的“版印”。雕刻版郵票的版印基本都是郵票的輪廓線。由于郵票是精確度很高的印刷品,所以版印的位置幾乎和正面的圖案相吻合。也有和正面圖案不吻合的版印,如果版印的形狀和郵票圖案相同,則說明也是真版印,這是因為在疊放郵票過程中挪動所造成的。
假的版印一是位置不對,再有就是不是郵票圖案的輪廓,大多數就是隨便抹了點油墨。
因為版印是印在背膠上的,所以帶版印的郵票絕對是原膠的。這也是檢驗原膠“猴票”的重要方法!
5、看齒孔
原膠郵票的膠是在郵票印刷前就已經刷好,屬于先刷膠后打孔。二膠郵票大多數是因為郵票臟或者發霉發黃而洗干凈后再刷的膠,屬于先打孔后刷膠。所以根據這一特點,許多二膠票可以從前面辨別,因為在上膠的時候膠水很容易從郵票的齒孔透到前面去,仔細觀察郵票正面,特別是齒孔如果發現在齒孔的邊緣有膠水的痕跡,那么此票必是二膠無疑,原膠票先刷膠再打孔,膠水絕對不會透到前面。
看郵票齒尖撕出的紙絨,柔軟有彈力的是原膠,齒僵絨禿必定2膠無疑!
只要懂得郵票印刷的順序就知道:郵票是先刷膠再在沒有刷膠的一面印刷郵票圖案,然后裁切全張,之后才打齒孔的。注意正常的一次成型的齒孔處只會有盲齒現象但不會留有任何膠渣,所以只要齒孔處有膠渣就可以馬上判定為二膠。
6、齒口滑手否
將郵票用鑷子拿起來,將有齒孔的一邊在手背上來回滑動,只要發現有象鋸齒割東西一樣的感覺 (不是那么柔軟的感覺) 就很有可能是二膠的。
7、看是否抽吧,放置是否拱起
先把票放在一塊干凈平整的紙板上,憑第一感覺先看票的正面 (有沒有纖維放大現象);邊紙 (有沒有象下過水再涼干的現象,不象原膠票那么平整且有光澤---俗稱 “抽巴”,大家可以用手中新發行的票的邊紙在水中泡一下再涼干做一比較, 看邊紙的變化);再看背膠 (有沒有反光的現象)。然后讓票在紙板上不要管它,北方的天氣干燥,原膠的就會自然向郵票圖案方向拱起(特別注意是自然的拱起);只要不是自然的拱起就可能有問題。雖然現在二膠也有這種現象但很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