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個性化郵票在中國已有十余年的歷史,其主流品種——個性化專用郵票共發行了二十二套,已形成了一個新興的郵票系列。集郵總公司每年開發個性化產品可取得數億元的收入,郵票個性化業務已成為集郵總公司主要業務之一。但是就這樣一款極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郵品,長期以來因為背上了郵政 “圈錢工具”的惡名,無論個性化原票還是商業票一概被打上“邊緣郵品”的烙印。市場上很多人視它為怪胎,像對待瘟神一樣唯恐避之不及。有人甚至給出了個性化不是集郵郵票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
/1收錄,在目錄上既有主票圖案又有附票圖案;而商業票品種繁多,暫沒有被收錄,有的可能永遠都不會被收錄。
⑶原票除了第一個個性化專用郵票--《如意》外,全部都帶有防偽的熒光噴碼,有的噴在主票上,有的噴在附票上;而加印的商業票目前未發現有熒光噴碼。
⑷原票都是用專用防偽紙張印制的,紙張的基本底色是象牙白;而加印票多數不是用專用防偽紙張印制的。兩者的區別從郵票邊紙上很容易分辨。$$分頁$$
三、個性化郵票的發展歷程
了解個性化郵票的發展歷程有助于加深對個性化郵票的認知。
1.個性化郵票的起源。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始于加拿大,最初的做法,是使用不干膠貼紙與印有郵資面值和郵政稱號的空白郵票相結合,來滿足一些郵政領域的個性化需求。1999年3月,澳大利亞率先推出主票加附票的個性化郵票。其主票印有郵資、郵政稱號、主圖圖案等內容,附票上則根據客戶需求印有客戶的個性化內容。
2.我國個性化郵票發展歷程。
⑴誕生階段。我國的郵票個性化業務最早始于2000年。在悉尼奧運會期間,中國郵政代表團借助澳大利亞郵政的個性化郵票制造系統,為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印制了個性化郵票。這也是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批個性化郵票。
⑵試辦階段。2001年,中國郵政開始引進國外的做法,采取主票結合附票的形式,試辦個性化郵票業務。試辦過程中為最終需求者制作了近65萬版郵品。采用了兩種郵資圖案,第一種郵資圖案是2001年8月22日發行的《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二圖,整版為20枚郵資主圖和20枚空白附票排列,空白附票在郵資主圖的右則;第二種郵資圖案是2001年11月11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運動會》,整版為6套12枚郵資主圖12枚附票排列,附票位于郵資圖的下方。當初選擇這兩種郵資圖作為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使用的郵票,是為了配合以上兩個大型運動會活動,同時也是積極探索開辦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的規律,聽取社會各界的反映,為盡快正式開辦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⑶正式開辦階段。自2002年5月10日起,中國郵政擴大試辦了中國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并于同日發行一枚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如意》,郵資主圖為“如意”,附票印制有“祝?!倍郑瑫r提供用于個性化服務帶有空白附票的專用郵票。這種專用郵票,在附票上可以根據最終需求者的要求賦予個性化特征內容。
自此,從02年到現在的9年多時間里,我國陸續發行了22種個性化專用郵票。
3.我國個性化郵票的特點。
⑴我國個性化郵票是用郵票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發行個性化郵票,這與國外有所不同。
⑵我國的個性化郵票的服務對象也不同于國外。目前,國外個性化郵票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個人,包括個人照片都可以直接印在郵票上。而中國的個性化郵票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而且必須是在中國大陸注冊,在中國大陸擁有合法身份的團體消費者。即便是團體消費者,也依然有嚴格的限定,特別是涉及著作權、肖像權的問題,一定要獲得各個有關方面的授權,才能夠承接最后的業務。在印刷數量上,中國個性化郵票也有限定,要求最低訂購量為500版。對個人的業務開辦的很少,只有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對象才可以。
⑶我國的個性化郵票有主票郵資圖的限定。郵政自創辦個性化郵票以來的主票專用郵資圖只有22個,這其中,最初使用的“如意”和“鮮花”兩個郵資圖已經停用,“八一軍徽”郵資圖為軍隊專用不對社會,特定期間使用的“會徽”、“火炬”、“金牌”、“世博”、“亞運”等特定用途的郵資圖也會逐步過期停用,因此,能夠供選擇使用的主票郵資圖只有十多個品種。
4. 我國個性化郵票的發展現狀。
雖然個性化郵票在集郵界普遍不被看好,但其業務依然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速度。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的個性化郵票創辦之初,全年收入約為數百萬元;之后營業額迅速攀升,兩年后已經升到幾千萬;2008年,受北京奧運會等利好因素影響,中國郵政個性化郵票業務的整體收入超過了5億元人民幣。有關方面相信,個性化郵票業務如果發展順利,每年的增幅至少可以達到20%左右。
總體上看,雖然個性化郵票發展速度非???,但是在我國,個性化郵票還只是處于發展的初期。而隨著網絡定制、網絡支付、物流配送等系統的不斷完善,我國個性化郵票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
四、個性化專用郵票的性質和屬性
個性化專用郵票到底是什么性質的郵票,在郵票大家族中應該如何定位?這是一個困擾很多個性化愛好者的問題。
1.個性化郵票的性質。長期以來,人們對郵票已形成了這樣的概念:郵票分普票和紀特郵票兩種,普票是用于寄信的,紀特郵票是用于集郵的。就連郵政當局恐怕也是這樣認為的!在剛剛出臺不久的《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第二章第五條中,對郵票種類就是這樣描述的:“郵票包括普通郵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普通郵票是為保證通信、郵寄需要而發行的郵票。紀念郵票是為紀念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人物而發行的郵票。特種郵票是為宣傳特定事物而發行的郵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以下統稱為紀特郵票。普通郵票和紀特郵票都是郵件納費標志的有價票證?!比绻]票真的只有兩種的話,那么個性化郵票應該屬于那一種呢?
⑴個性化專用郵票屬于紀特郵票嗎?從內容和題材上看,個性化郵票題材個個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不比任何紀特郵票遜色,有的符合特種郵票題材特征,如鮮花、歲歲平安、長城等;有的符合紀念郵票題材特征,如會徽、世博、亞運等;有的甚至具有紀念和特種郵票雙重題材特征,如國旗、黨徽等。從發行組織方式上看,個性化專用郵票和紀特郵票幾乎完全相同,都有最高層次的發行公告,有發行限量,有相同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等等。但如果就此認定個性化專用郵票屬于紀特郵票,顯然草率了點。最令人質疑的地方是:每一種紀特郵票都有一個志號,而個性化郵票卻全部沒有志號;在總公司出的紀特郵票年冊中也沒有個性化專用郵票的位置。因此將個性化專用郵票簡單歸類于紀特郵票顯得說服力不夠。
⑵個性化專用郵票屬于普票嗎?按照《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中郵票的分類,郵票只有兩種,個性化專用郵票既然不是紀特郵票,似乎只能是普票了!但《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六條同時又有這樣的規定:“普通郵票一般5年發行一套,……?!倍鴮嶋H上自2002年至2011年,個性化專用郵票發行了22套,平均每年2.2套,大大超過了辦法的限定,如果個性化專用郵票屬于普票的話,那么這個監督辦法的制定就完全脫離了市場實際,有點天方夜譚了!而且,個性化專用郵票從內容和形式上看,和普票都有較大的區別,普票為了方便郵寄使用,一套郵票一般都有不同面值的多枚組成(除了普19外),而已發行的22個性化專用郵票卻全部都是單套的。因此將個性化專用郵票歸類于普票顯然缺乏足夠理由。
⑶個性化專用郵票到底什么性質的郵票呢?這實在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從有關資料分析,郵政部門對此問題的觀點似乎也是模糊的。比如說《郵票發行監督管理辦法》就很讓人費解,難道個性化專用郵票可以逃離此辦法的監督嗎?如果非要歸類于普票或紀特郵票的話,筆者認為個性化原票應該更接近于紀特郵票,商業票更接近于普票,也就是說個性化專用郵票是具有紀特郵票和普票雙重性質的郵票。
一日,筆者在翻看權威郵票目錄時豁然省悟(之前有點鉆牛角尖了)。國家權威郵票目錄中對郵票有多個分類,個性化專用郵票就是其中之一,并不是簡單的將郵票分為普票和紀特郵票兩類,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非把個性化專用郵票劃入紀特票或普票的類別里去呢?況且,專用郵票又不止個性化一種,像軍用郵票(包括紅軍郵、藍軍郵、紫軍郵)、航空郵票、包裹郵票、賀年郵票等都是專用郵票。我們也一直沒有把這些郵票歸屬到普票或紀特郵票類別中去??!
其實,筆者鉆牛角尖去探討個性化專用郵票的性質問題,目的是想找到充足的理由去回應少數人認為個性化郵票不是紀特郵票,不入總公司年冊,不是正規郵票,因而沒有收藏價值的錯誤觀點?,F在對這些人,筆者只想問一句:如果你因為郵票性質問題而懷疑個性化專用郵票的收藏屬性,那么對于同樣有專用郵票性質的軍郵將如何看待呢,難道也將它們視為不正規郵票,沒有收藏價值嗎?
2.個性化專用郵票的屬性。一般來說郵票有兩種基本屬性,一種是郵寄憑證屬性,另一種是收藏屬性。相對而言,普票的郵寄憑證屬性要強于紀特郵票,而紀特郵票因為題材、發行量等因素,其收藏屬性要強于普票。當然在特定的條件下,這二種屬性的強弱是可以轉化的。例如在前幾年市場極度低迷的時候,人們紛紛從市場上購買打折票(大多是紀特郵票)用于寄信,此時紀特郵票的郵寄憑證屬性反而強于普票了。
個性化專用郵票當然也具有這兩種屬性,首先個性化專用郵票的主票帶有郵資圖,用它來寄信、貼寄包裹一點也沒問題,而且,其面值一般都與當時平信的郵資等值,很方便人們貼寄信函。其次個性化郵票由于題材好、內涵豐富、發行量低等因素,也同樣具有極高的收藏屬性,只是目前這一屬性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同而已。而正是在較長時間內對其收藏屬性的不認同,反而促進了郵寄屬性的發揮,使消耗量加大,潛在的收藏價值更大。
個性化郵票最難能可貴的是,具有獨特的第三種屬性--個性化專用屬性!普票可以用來開發個性化產品嗎?不能!紀特郵票可以用來開發個性化產品嗎?也不能!唯獨個性化郵票才具有這個屬性。
由此,我們完全地明白了個性化專用郵票中的“專用”一詞的含義了:這個“專用”是相對的,它不僅可以用于郵票個性化業務,也同樣可以用來寄信和收藏;這個“專用”也是絕對的,只有它可以用于個性化業務,而其他郵票都不可以!
筆者堅信:個性化專用郵票的這一獨特屬性一定會給它帶來獨特的價值!$$分頁$$
五、個性化專用郵票的品種和分類
1.個性化專用郵票的品種。從2002年5月至今,我國共發行了22種個性化專用郵票,其中,2002發行了個1如意和個2鮮花2套;2003年發行了個3同心結、個4一帆風順和個5天安門3套;2004年發行了個6花開富貴和個7吉祥如意2套;2005年發行了個8長城、個9五福臨門、個10歲歲平安和個11喜上眉梢4套;2006年發行了個12奧運會徽1套;2007年發行了個13太陽神鳥、個14奧運火炬和個15八一軍徽3套;2008年發行了個16奧運金牌、個17和諧和個18世博會徽3套;2009年發行了個19國旗、個20音樂和個21亞運會徽3套;2011年發行了個22黨徽1套。
2.個性化專用郵票的分類。根據個性化專用郵票的寓意和內涵,可分為以下幾類(部分品種可歸屬到多個類別中)。
⑴祝福類。這類郵票均含有祝福的寓意,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和民俗文化,包括如意、鮮花、同心結、一帆風順、花開富貴、吉祥如意、五福臨門、歲歲平安和和喜上眉梢9種。除了歲歲平安外,這些票的附票上全部帶有“祝福”字樣。
⑵徽標類。這類郵票以重大活動和重要組織的徽記或標志作為展示內容,包括奧運會徽、奧運火炬、世博會徽、亞運會徽、八一軍徽、國旗和黨徽7種。
⑶政治類。這類郵票都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也可稱為紅色收藏類,包括天安門、八一軍徽、和諧、國旗和黨徽5種。
⑷莊嚴類。這類郵票的內容和寓意都很神圣,是中華人的驕傲,包括天安門、長城、八一軍徽、國旗和黨徽等。
⑸體育類。這類郵票以重大體育賽事為展示內容,包括奧運火炬、奧運會徽、奧運金牌和亞運會會4種。
⑹生肖類。這類郵票以生肖為題材,也含有祝福之意,目前只有歲歲平安1種。
⑺神話類。這類郵票以古代神話為題材,也屬于傳統文化之列,目前只有太陽神鳥1種。
⑻音樂類。這類郵票以音樂為題材,目前只有音樂1種。
六、個性化郵票的未來發展趨勢
1.個性化是未來郵票的希望。無可否認,郵票傳統的第一屬性--郵寄憑證屬性正越來越弱化。第一屬性的弱化使得人們對郵票越來越陌生,21世紀出生的孩子很多已沒有郵票的概念了,他們中相當數量的人從來沒使用過郵票,有的甚至不知郵票為何物!如此使得集郵人口不斷地減少。這是前幾年郵票發行量一降再降也不能根本改變郵市低迷狀況的根本原因。以歷史的眼光看,以上的弱化是不可逆轉的,但站在現實的角度看,卻未必不能補救。大力推行郵票個性化服務業務,擴大郵票的個性化服務屬性,就不失為明智之舉!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對個性化郵票的開發幾乎可看作是未來郵票業發展的方向和希望。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老百姓與郵票的距離,這有這樣才能讓新生代認識并接受他(她)們過去不屑一顧的“古老”的“新鮮事物”—郵票。
2. 郵票個性化業務有巨大發展空間。我國個性化郵票雖然發展了十年,每年數億元的收入看起來是個不小的數據,但是相對于十幾億人口泱泱大國來說,實在是不足微不足道的。從根本上來說,郵票個性化業務只是三歲的孩童,剛剛起步。筆者以為,我國郵票個性化業務如果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的話,一定會有非常遠大的發展空間。
一是服務對象單一問題,郵票個性化服務對象還只是單位,沒有放開到個人,巨大的市場潛力遠沒有得到挖掘。而且目前“重大戶,輕個人”的做法不利于自身的發展和對市場的呵護。
二是營銷策略匱乏問題,沒有像樣的宣傳,全國沒有幾個人知道郵政有郵票個性化服務這項業務。
三是服務品種單一問題,目前發行的個性化專用郵票數量較少,扣除停用和過時的品種,可用的郵資圖只有十多個,難以滿足客戶多層次的需要。
四是服務手段落后問題,還只是限于原始的人工操作訂單階段,網絡定制、網絡支付、物流配送等現代化手段還沒有得到很好地運用。
五是發展思路混亂問題,對個性化郵票的性質定性模糊,不倫不類,客觀上造成了市場的逆反。
3.個性化郵票是未來郵票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目前,在我國只有個性化專用郵票的郵資圖才可以用來開發個性化產品,這顯然不能滿足大力發展郵票個性化業務的需求。筆者斗膽預測,未來包括紀特郵票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郵票將被賦予個性化屬性,以原票和商業票兩種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一直以來喜歡生肖郵票的我,曾無數次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生肖郵票已經發行了30余年,還在繼續發行,按照傳統天干地支60年一個輪回(甲子)的習慣,恐怕要發行5輪60套才算一個完整的大全。而在已發行的前三輪生肖郵票中,第一輪體現的特色是傳統,第二輪體現的特色是民俗,第三輪體現的特色是抽象,那么未來第四輪、第五輪生肖郵票我們還能體現什么呢?這是一個很困惑人的問題!在最近認知和研究個性化之后,我開始有了這樣的朦朧意識:我們何嘗不能設計出一輪體現個性特色的生肖郵票呢?也許你覺得可笑,但也許這是個很不錯的動議!”
七、個性化郵票對集郵文化的影響
個性化郵票對集郵文化有何影響,會危害集郵文化嗎?這是全世界集郵界都在爭論的話題,也是探討個性化不可回避的問題。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郵票個性化業務如果開展得當,能拉近老百姓與郵票的距離,增加新生代對郵票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于集郵文化的宣傳,促進集郵文化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
另一方面,郵票個性化業務如果開展不當,則有可能會使大量的“邊緣”郵品流入市場,對傳統集郵理念、集郵品種形成沖擊,從而危害集郵文化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
那么,如何開展郵票個性化業務才是得當的呢?筆者認為:郵票個性化業務應該走“輕大戶,重個人”之路。開辦郵票個性化業務,其產品應立足于個人娛樂和企業形象展示上,這樣制作出來的個性化產品只對制作人自己及其相關聯的人群有意義,這些產品一般不會流入市場,也就不會對集郵文化產生沖擊。而如果像現在這樣,立足點放在開發大客戶業務上(如行業協會、大型運動會,全國性集團企業等),就會形成較多的有一定影響力和收藏價值的郵品,這些產品一旦流入市場,不可避免要對傳統集郵品種和集郵文化產生沖擊。這其中,最需要控制的是以集郵總公司的名義發行個性化郵品,如公司個性化小版,賀年個性化小版折等,發行這些較權威的郵品實際上等于變相擴大集郵品的發行品種和數量,對集郵市場和集郵文化危害是極大的。
而實際上,我國現在的郵票個性化業務卻在走“重大戶,輕個人”的路子,實在讓筆者難以理解。為了圖方便和眼前的利益,不惜危害市場,這如同“殺雞取卵”!
順便說一句,從理論上講,總公司制作的個性化郵品是較權威的郵品,它們有總公司級的發行公告和發行限量,幾乎是和郵資封片處于同一層次的郵品,應該有相當的收藏價值。但是,由于有濫發的嫌疑,現在市場上已沒人把這些品種當回事,視同“垃圾”而已 !
八、個性化專用郵票的投資價值
如果您認真地看了我以上的介紹,相信已能夠感受到個性化郵票投資價值了。概括起來,個性化郵票(原票)有以下優勢:絕好的題材,精美的制作,高超的防偽技術,袖珍的發行量,潛在巨大的產品需求,綿綿不斷的大系列等等。這些優勢都有朋友或多或少地介紹過,此處不在贅述,只談三點個人體會。
1.個性化郵票是郵人的敲門磚。如果說拉高郵價、激活郵市是一個引人入市,改變集郵文化現狀,立竿見影的好方法,那么大力開展郵票個性化業務則是一個持續推動集郵文化發展的長治久安之策。實施郵票個性化業務可以使郵票以另一種姿態走入百姓人家,讓更多的人接觸郵票、了解郵票,從而吸引新生力量加入,擴大集郵、投資隊伍。未來個性化專用郵票將是新生代最先認識的郵票,是引導新人入市的敲門磚和鋪路石。
2.個性化業務是郵政的搖錢樹。現在,郵票個性化業務已成為集郵總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項業務還將繼續呈擴大之勢。相信在越來越惡劣的市場環境下,面對這棵唯一的參天大樹,郵政一定會倍加呵護,有所作為。
大力推行郵票個性化業務,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如果讓筆者來決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大幅度推高個性化原票的市場價格,從而大幅度提升原票的品位。未來個性化郵票業務應該參照原票的市場價格來定價(由原票的市場價和制作成本組成),實行一票一價,使用不同的郵資圖,收費價格也不同,某種個性化原票價格越高,使用該種游資圖制作個性化產品的收費也就越高。這樣既能增加郵政部門的收入,又能真正體現個性化郵票的價值和魅力。如果哪一天郵政部門真這么做了,個性化郵票的春天也就來了!
3.個性化板塊是郵市的處女地。一方面個性化郵票的價值還遠沒有在價格上得到體現?,F在很多個性化原票的散票還在面值附近掙扎,個別甚至還在打折,整版21大全(奧運金牌無整版)市場價格還不到1500元,一套二輪生肖整版大全可以換六、七套,一枚金猴可以換八、九套,個性化郵票整體價格水平處于絕對的價值洼地之中。另一方面,個性化板塊除了前面幾個品種在上市之初有過短暫的、輕度的炒作外,幾乎所有的品種從一面世就被打入冷宮之中,從未得到資金關注。因此,無論從長線價值投資還是短線題材炒作上分析,個性化板塊都是郵市真正的、未開墾的處女地!
九、結束語
1.筆者對個性化郵票,從最初關注--逐步喜歡--開始研究,至今還不到一年時間,由于時間較短、占有資料匱乏、水平有限等原因,文章中肯定有一些不恰當的表述和錯誤觀點,敬請諒解,如能賜教一二則不勝感激!
2.本文主要參考了網上相關資料,包括中郵集團、總公司網站上的權威發布和一些網友的文章,由于吸取資料過程較為漫長,內容較為繁雜,筆者精力也較為有限,因此未能在文中標注原作出處和作者姓名,在此表示歉意,并謹代表廣大郵友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3.文中觀點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與郵政當局和任何投資集團、個人投資者無關。有些觀點純屬個人分析、推測,缺少數據支撐,請參考時務必謹慎。
4.感謝廣大郵友的支持,愿本文能幫助您真正認知個性化并由此帶來好運!作者: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