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在整理郵票時會發現,有的郵票在郵票目錄里反復查找,就是沒法對號入座,這種情況大致會有三種原因:你手上的這枚“郵票”其實并非真正的郵票;因為某種原因,這枚郵票確實未被目錄收錄;更多情況下,其實目錄里有這枚票,只是你沒有找到。并非有齒孔的紙片就都一定是郵票。
很多慈善組織印刷過大量貌似郵票的標簽。如全美野生動物聯盟、孤兒樂園組織等,一直靠出售這類標簽來籌措資金。這類東西屬于所謂的“灰姑娘郵品”,國外不少人熱衷于收藏這些東西。美國全國郵協舉辦的郵展上允許展出“灰姑娘郵品”,但一般權威的郵票目錄上不會收入。
灰姑娘郵品涵蓋的面很廣,包括地方郵票、部分電報郵票、鐵路郵票、稅票、偽造票、臆造票、圣誕節封口紙、紅十字和肺結核病等慈善組織的簽條、掛號簽條、廣告和郵展標簽等等。但象商標、煙標、電話卡、火花和航空宣傳標簽等不算在內,除非它的設計上有郵票圖案。
偽造票和臆造票會令初集郵者很困惑,因為它們也都有地名、面值和齒孔。這就要使用權威的郵票目錄來仔細鑒別。例如左圖這枚貌似阿曼發行的貝多芬郵票,查閱目錄可以發現,真正的阿曼郵票上地名的拼寫是“Sultanate of Oman”,即全稱阿曼蘇丹國,而不是這枚票上的“State of Oman”,從而可以斷定這是一枚臆造票。
未被目錄收錄的郵票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很多國家發行過印花稅郵票。印花稅是一個嚴肅的集郵題材,它的郵集也沒少拿國際郵展大獎。但現在使用最廣的美國斯科特郵票目錄,除了本國外,不收錄其它國家的印花稅郵票。
個性化郵票現在越來越多了。但一般正規的郵票目錄將其歸類到郵資機郵票中,而不予收錄。電子郵票的情況相似。
有的郵票確實是用來付郵資的,但不是官方正式發行的郵票。譬如早期郵政還不發達的年代,有時到郵局寄一封信要翻山越嶺跑很多路,郵局也沒法把每一封信投遞到偏遠鄉村的每戶人家。當時出現了許多地方上的私人公司來填補郵政網絡上的空白。它們發行自己的郵票,作為收取費用的憑證。斯科特美國郵票專家目錄上收錄了十九世紀以后的本國地方郵票,但沒有收錄其它國家的地方郵票,也沒有收錄美國現代的一些地方郵票,如比較有名的拉特爾斯耐克島地方郵票。
在大罷工期間郵政癱瘓,一些歐洲和美國出現過私人公司臨時發行的所謂“罷工郵票”,一般權威的郵票目錄也不會收錄。
目前權威的四種郵票目錄 – 斯科特、吉本斯、米歇爾和香檳 – 它們在收錄郵票上是有選擇性的,基本的原則是:只收錄官方正式發行的、有實際郵政效用的郵票。
更多情況下目錄中明明有這枚郵票,但就是查不到。這時首先要看一下,你對郵票上地名的解讀是否正確。郵票上使用的地名文字繁多,除了常用的拉丁文字外,還有一些如天書般難辯認的西里爾文、希臘文、阿拉伯文和中南亞文字。如果你使用的是斯科特目錄或吉本斯,就必須將它們轉換成目錄使用的英文地名。可以參考斯科特目錄后部的文字圖鑒。國際集郵者協會的網站上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地名對照清單。
對于加蓋郵票,應注意一下是否加蓋了新的地名。如荷蘭郵票加蓋了“NED.-INDIE”以后,就必須到荷屬東印度的地名下去查找了。
有些所謂“BOB”郵票,必須在該地名的最后部分才能找到。譬如斯科特目錄,它是把附捐票、航空票、戰爭稅票、快遞票等等放在同一地名的后部的。而法國香檳目錄中,附捐票是和普通郵票放在一起的,型張、小本票和航空票、軍郵票等則分離后單獨放在地名的后部。
往往為了確定一枚郵票的身份,要花上幾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郵票知識的積累和耐心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