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城位于沱江之畔,周圍群山環抱,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的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都極具古城特色。鳳凰古城以青石板路鋪成的古街為中軸線,主要的標志性建筑有虹橋、北門等。虹橋原名臥虹橋,是一座連接沱江兩岸的廊橋,歷史悠久。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碧輝門”,采用紅砂條石筑砌,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鳳凰古街兩邊建筑飛檐斗拱,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2001年12月17日,鳳凰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2009年5月23日中國郵政發行/11套3枚。
2011年3月1日,澳門郵政發行了一枚《中國內地景觀Ⅳ——鳳凰古城》小型張郵票(圖1),郵票主圖是鳳凰古城沱江岸邊的奪翠樓。奪翠樓是著名畫家黃永玉建造的一座牌坊式結構的建筑,位于虹橋附近、沱江左岸;整座建筑飛檐迭起,玲瓏雅致。反映奪翠樓的明信片版本不是很多,現有的幾種多是由湖南鳳凰郵政局發行的,且片圖與郵票的取景角度基本都有差異。筆者選取了3種較好的片源自制了極限片。
圖2是用2006年湖南省鳳凰郵政局發行的《尋夢鳳凰》成套明信片中的一枚作為片源制作的極限片。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鳳凰古城》小型張郵票貼在明信片左下角,在郵票上面正好留出淺色的片圖,一枚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首日紀念郵戳清楚地蓋銷在郵票上方。這枚片上主體建筑偏于片右部,在片左邊貼票蓋戳則剛好平衡了畫面。
圖3是用2006年湖南省鳳凰郵政局發行的《尋夢鳳凰》成套明信片中的另一枚作為片源制作的極限片。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鳳凰古城》小型張郵票貼在明信片右上角,一枚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首日紀念郵戳正好蓋銷郵票左上部,這里的片圖是一片天空,為整枚片中顏色最淡的地方,有利于郵戳的清晰展示。
圖4是用湖南省鳳凰郵政局發行的《鳳凰》本冊式成套明信片中的一枚制作的極限片。這枚片的片圖中薄霧飄渺,奪翠樓在畫面右側,為了平衡畫面,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鳳凰古城》小型張郵票貼在左側,在郵票上方天空的位置上蓋銷一枚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首日紀念郵戳。
縱觀這三枚澳門《中國內地景觀Ⅳ——鳳凰古城》郵票極限片,選擇的貼票、蓋戳位置準確,蓋銷的郵戳端正清晰,每一枚都是令人愛不釋手的佳片。此外,三枚片的取景分別為中景、近景、遠景,適好從各種視角、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詮釋了郵票上的這座奪翠樓。(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