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的《中國集郵報》,用了一個整版的三分之二版面宣傳《明清家具——坐椅》小本票。一共發表了4篇文章。其中,還有一篇文章的題目是《精彩布局顯創意 中西合璧添異彩》。這篇文章分:白描版畫彰顯特色、文物插圖精彩再現、文字簡介巧述歷史和鏤空工藝精彩點綴等4個小標題論述。
《中國集郵報》這樣集中火力,大篇幅重點宣傳一種郵品,這在其歷史上恐怕是不多見的。
受到一致好評的小本票
2011年6月28日,《中國集郵報》發表張萬國的文章,高度評價《明清家具——坐椅》小本票。下面是《中國集郵報》刊發的全文:
精美的小本票會說話
6月20日發行的/1小本票,以其獨特的創意、精致的工藝、精美的印刷、深厚的內涵,用文字、印章、插圖等方式,向世人述說著中華民族的文明與偉大,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小型藝術品。
文字的述說
《明清家具——坐椅》小本票上的文字是迄今為止我國發行的小本票上印刷文字字數最多的,無論是馬未都先生的《坐具的文明》,還是每枚郵票的文字說明,它們無不述說著坐具從無到有的發展沿革以及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上述文字均采用中、英文對照的形式,這樣的安排,不僅是對郵票主題的補充和完善,也更國際化。而小本票中的坐具局部放大圖插頁上所配的文字,如“寶座”:璀璨奪目,偉岸莊嚴;“交椅”:張弛有度,翻滾欲起;“官帽椅”:清麗典雅,舒朗俊拔;“圓椅”:簡約雋永,圓婉流暢;“太師椅”:風光和雅,意蘊綿長;“鼓凳”:團圓囫圇,巧奪天工等不僅是對坐具獨特而詩意的評價,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令人難忘。
印章的述說
《明清家具——坐椅》小本票上,無論是郵票上,還是邊飾里,從封面到封底,從文字到圖畫各頁,票名、圖名共采用了大大小小的篆刻紅色印章(方形或圓形)47枚風格各異、大小不一的印章,述說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不僅增添了小本票的文化和書卷氣息,也更具民族性和中國特色,因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插圖的述說
《明清家具——坐椅》小本票上的郵票,盡管與全張票上的郵票排列方式一樣,一、二圖,三、四圖,五、六圖,兩兩連印,但不同的是每枚郵票旁邊都有一幀古代插圖版畫,非常詳細直觀地告訴我們古代人是如何具體使用這些坐具的,生動而有趣。而在小本票封底,設計者將一幅描述夢境的古畫插圖匠心獨運地借來改用,詼諧地表達現代人對明清家具的向往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渴望,俏皮而不失美感,且寓意深長。
裝幀的述說
《明清家具——坐椅》小本票,是迄今為止我國發行的小本票外觀尺寸最大的,它以仿清代宣紙的黃色為底色,以古代線裝書樣式裝訂成冊,其裝幀精美、結實,體現出古色古香、韻味雋永的意境。文字、插圖、襯紙、郵票,各頁排列有序,疏密有度,和諧大方。而在小全張的邊飾上,對由“官帽椅”拓印下來的“福”字和“如意云頭”紋飾進行了鏤空工藝處理,增加了小本票的防偽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