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增長意識。收藏是一種智力實踐,收藏有著深奧的學問,收藏愛好者應千方百計增長自己的收藏知識,才能在收藏領域里獲得發言權。要多鉆研收藏專著和報刊以及因特網上有關收藏方面的圖文資料,多求教收藏界前輩和藏友,要虛懷若谷,不恥下問,須知“功夫在藏外”,“到外留心皆學問”,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收藏知識,便具有了研究收藏品和辨別收藏品真偽之技能,便也就有了在收藏品海洋里暢游之自由,從中陶治性情,充實人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事業上的滿足。
二、注意依法收藏。收藏是一種文化,收藏品體現著一定的文化積淀,人民的收藏文化事業,體現著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收藏愛好者要永遠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法令下行動,依法收藏,合法經營,對社會負責,對同胞負責,對自己負責,切不可隨心所欲,無視法律。
三、注意廣交藏友。收藏是一項群眾性社會文化活動,藏品多是在民間廣大藏手手中,收藏愛好者必須廣泛結交收藏界的朋友,積極參加藏友的學術交流,方能獲得更多收藏方面的信息資料,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教益。
四、注意量力而行。收藏需要投資,投資就有風險,如果經濟能力有限,千萬不要貪大求全。“宜量力而行,忌好大喜功”,這實在是收藏家的至理名言。
五、注意隨時整理。收藏需要耐心細致的管理,對于收藏方面的各種資料、各類收藏品,都要隨時整理,建立翔實的檔案資料,又要有適當的存放條件和環境,還要有周到的保養措施和技能。作到對收藏品心中有數,了如指掌,使收藏品保存得當,雖舊猶新。
六、注意持之以恒。收藏即收集歷史遺存,收藏本身又是一種歷史活動,收藏愛好者應該立下大志,長期堅持,只要持之以恒,定會取得成功。我國著名集郵家、郵學家郭潤康老先生今年85歲高齡了,他從15歲開始集郵,七十年風風雨雨,如終如一,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終成為我國郵壇泰斗。
七、注意人棄我取。我國民間收藏歷史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許多國寶級收藏珍品,竟是從廢鐵堆、廢品店、舊書攤、破爛擔里搶救出來的,人棄我取,見微知著,無論什么收藏品,不因其渺小而置之不理,不因其破舊而隨地丟棄,有責任的收藏愛好者應當是獨具慧眼,在大千世界中尋覓先人生活的蛛絲馬跡,甚至從人們認為棄之無用的“廢品”中發現有意義的藏品并于之收藏。
八、注意藏品共賞。收藏者得到收藏品,切莫束之高閣,秘不示人,也不能藏之深閨,孤芳自賞,要多在各種展覽、觀摩等場合與收藏界同仁交流、切磋,使死藏品變成活藏品,甚至撰文拍照,通過媒體向社會介紹,擴大知識度,作到收藏品共欣賞,使更多的人們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九、注意藏品研究。任何一種收藏品,都有其復雜的背景和專門的學問,務必認真考研,判明正身,對其產生的背景、原因、生成經過、發現地點、真假鑒別、價值價格等,盡可能有明晰的研究,再將研究成果通過媒體廣為傳播,促進收藏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才是收藏的意義之所在。
十、注意主次分明。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蘊育和培養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林林總總,各有千秋,收藏門類,多逾千種,而任何個人的收藏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只能在作好主集項目的基礎上,兼集其它若干品種,做到主次分明,有輕有重,保持主集收藏品的質量、數量上有一定的優勢,在研究方面多下些功夫、多出一些專題研究成果,才是正確的態度。《集郵報》張國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