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驗了一個古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沒想到這一輪的郵市行情從2010年的夏季一直延續到現在。但凡集郵的人都不會忘記,從1997年之后的集郵事業持續低迷,誰也不曾想到這一低就是13年。
隨著集郵活動的復蘇,與之相輔的就是集郵市場的興起,改革開放改變了集郵者恥于言商的傳統觀念,1987年廣州人民公園開辟了集郵區,1988年5月北京月壇公園郵票市場正式開辦,1989年5月,國家出臺了《關于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郵票和集郵品的聯合通知》,中國郵市正式走上了興旺發達的合法之路。在市場經濟逐步推進的今天,郵票市場正在逐步向資本市場靠攏。誠然,郵票市場不能與資本市場比擬,但中國的郵票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發展軌跡。郵票市場也成為集郵者除了國辦集郵公司之外拾遺補缺的最佳場所。
“庚申年”猴票和小型張領漲
驛動的郵市,新一輪的市場行情,風起云涌的郵市,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熱詞,尤其是生肖郵票更引領了這一輪的行情。素來有中國郵市風向標之稱的“庚申年”猴票,又一次演繹了不死神話,曾幾何時,2006年為鼓勵集郵者預訂大版郵票,舉辦抽獎活動的獎品就是一輪生肖,那時的“猴票”不過1600元。時隔幾年后的2010年,年初還在4800元徘徊,到了8月份卻穩穩站上了8000元。邢臺舉辦《牛郎織女》郵票首發活動時,“庚申年”四方連以36000元被集郵者收藏,2011年初,“庚申年”版票更是一飛沖天,拍出了120萬元的天價,沒過多久又沖上了150萬元,在“金猴”的帶領下,“一輪生肖”郵票出現普漲的勢頭,緊接著“二輪生肖”版票也迅速拉升,“三輪生肖”版票緊隨其后。許多選題獨到,設計精致、印制精美,惹人喜歡的小型張也成為領漲郵市的精品。“愛科學”、“牡丹”、“雙加字”輕松突破萬元,正在向新的高位挺進。“荷花”、“奔馬”、“科學大會”、“紅樓夢”、“西廂記”、“仕女圖”等小型張也邁上了新的臺階。
郵票板塊也不可小覷
郵票被稱作國家的名片、微型的藝術品和小型百科全書,又被稱為歷史的見證。中國郵票的每個時期,都有相應的代表,遠的不講,就以新中國郵票來說,老紀特板塊中的許多郵票已經成為共和國的經典中的經典,“梅蘭芳舞臺藝術”、“黃山”、“金魚”、“牡丹”、“菊花”、“蝴蝶”、“中國古代科學家一、二組”、“殷代青銅器”、“北京風光”、“關漢卿”等等,其中“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和無齒郵票早已是十幾萬了;文革郵票板塊盡管只有19套郵票,其價值也從2010年的13.8萬漲到了22萬元,文1、文7、文10這三套郵票的價值就接近13萬;編號票板塊盡管只有95枚郵票,這個板塊介于文革票與新JT的過渡,使得這個板塊一路追高,如今也在2萬5千元左右;新JT板塊中有許多郵票也成為了新中國郵票的經典,設計精美的郵票除了帶給人愉悅的心情,其價值整體向上,也要接近10萬了;編年郵票也已經回到了面值,擺脫了打折的窘境。
郵市的向好,集郵者的回歸,集郵人數的增加,為集郵業務的經營與發展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但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國有集郵公司參與市場經營的問題,正如國家郵政局的馮新生副局長在剛剛召開的全國郵政經營會議上講的:郵政部門不要參與到郵市經營。當郵市一路跌跌撞撞經歷了20多年,幾起幾落,集郵者已經理智面對,投資者也會理智面對。國家對郵票市場的態度從堵到疏的轉變,也為有中國特色的郵票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后記:此文是《邢臺郵政》的專稿,發表在《邢臺郵政》總2期上。作者:楊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