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良作為京劇藝術大師與梅蘭芳齊名,是當代最有影響的“四大老生”之一,開創了馬派藝術。京劇《趙氏孤兒》被稱為中國戲劇史上的《哈姆雷特》、中國版的古希臘大悲劇,是馬連良晚期的巔峰作品,也是馬派藝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劇目。而 11月28日發行的《馬連良舞臺藝術》郵票,選取了馬連良藝術生涯中晚期的巔峰作品,也是馬派藝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劇目《借東風》和《趙氏孤兒》,其郵票設計將馬連良的演出照片圖作了精致的剪裁,巧妙地運用中國傳統藝術的書法、印章元素,右上方的圖題文字采用楷體字和少見的馬連良篆刻印章,彰顯國粹、書卷之氣;左邊用馬連良大師的手跡嵌入票名,左下方的票眉“海、云、山”圖飾體現梨園老生的獨特神韻。整體設計追求的是傳統元素和現代結構重組的效果,在色彩、文字和形式上增強京戲文化氣息。該郵票圖像最大的特點是抓住了人物傳神那一瞬間,把人物的智圣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第一枚《借東風》郵票,設計者采用了半身和全身結合的方式,在設計中增加了祭風臺、七星圖的背景,對下半身法衣的八卦、祥云圖案、紋飾做了很好的細化,夸張而不失真。《趙氏孤兒》這枚郵票在對人物進行塑造時,從眼神、手勢、髯口到服裝、盔帽都采用了工筆白描的特寫手法,背景中加入了車馬人的幕布,使飄逸平和瀟灑的馬氏藝術功底和非凡造詣躍然紙上,京劇大師的風采也因此而顯偉岸。
然而,一套作為京劇藝術郵票形式的展現,在郵票設計的色彩風格上偏暗淡,歷史感過于凝重,拉開了畫面與觀者的認知距離而顯生疏。由于中國戲劇藝術當今對大多數人來說需要去增添新的理解,倘若在票名上采用《馬連良京劇表演藝術》更貼切,會喚起人們對京劇傳承的再認識,尤其是對馬連良先生京劇藝術造詣的了解,這對郵票發行的意義來說起到不僅僅是對馬先生的懷念,也是對京劇國家藝術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