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2011年12月11日發行的《中國現代科學家(五)》郵票,將提前至2011年5月25日發行。
貝時璋(1903年~2009年),浙江寧波人,實驗生物學家、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我國細胞學、胚胎學的創始人之一,我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1921年從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同濟大學前身)醫預科畢業后到德國留學,在土濱根大學畢業后留校任助教,在著名的實驗生物學家J.W.哈姆斯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1929年秋回國。1930年4月在杭州籌建浙江大學生物系。早年從事無脊椎動物實驗胚胎學和細胞學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初發現了中間性豐年蟲,并觀察到其雌雄生殖細胞的相互轉化現象,70年代提出了細胞重建學說。貝時璋是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榮譽所長。
原地郵局: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郵政局貴駟郵政所(郵編315206),北京市三里河郵電局(郵編100045)。
錢學森(1911年~009年),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3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機械工程系。上世紀40年代就已成為在航空航天領域和其恩師馮·卡門并駕齊驅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以《工程控制論》的出版為標志在學術成就上超越了科學巨匠馮·卡門,成為20世紀科學群星中的巨星之一。錢學森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原地郵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郵政局(郵編310009),上海市市南郵政局徐家匯支局(郵編200030),北京市三里河郵電局(郵編100045)。
侯祥麟(1912年~2008年),曾名侯波,廣東汕頭人。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1935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化學系,1945年赴美國留學,1950年回國。歷任清 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石油研究所研究員,石油工業部技術司副司長,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他組織領導了重大煉油新技術的科研攻關會戰,使中國煉油技術接近當時世界先進水平,領導解決了中國噴氣燃料的特殊技術問題。1978年至1982年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后任石油工業部科技領導小組副組長、科技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當選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原地郵局:廣東省汕頭市郵政局營業分局外馬營業廳(郵編515031)。
錢三強(1913年~1992年),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出生在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37年赴法國留學,師從居里夫婦(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的女兒、女婿)。1948年回國后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被譽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原地郵局:浙江省湖州市郵政局(郵編313000)、紹興市郵政局府山橋郵政所(郵編312000),北京市三里河郵電局(郵編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