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1日《南京長江大橋》郵票發行,轟動全國。42年后,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于2011年5月10日上午在南京云錦博物館舉行了/1的首發式。云錦,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走進”了方寸之間。與其它題材不同的是,郵票采用“云錦”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紋樣,其中含有真金和孔雀羽,因此給郵票印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最后,經過數十次反復實驗才把有著絲織感覺的3枚郵票完美地呈現出來。南京云錦研究所經過研制,又將郵票織成了3幅“云錦大郵票”。
七名郵票設計師PK畫稿
來自北京郵票印制局的李群是這3枚郵票的設計者,在現場,一口京腔的他不顧炎熱,為集郵愛好者簽名的同時,還與記者聊了起來。“沒想到今天來了這么多人,南京真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忙著簽名的同時,他還解答著市民的提問。現場,記者看到有集郵愛好者還拿來了《南京長江大橋》的4枚老郵票,想在郵冊上補個郵戳留作紀念。李群告訴記者,《南京長江大橋》紀念郵票的設計者是北京郵票廠制版工人夏中東,當時他一共設計了5枚方案,并不是只有4枚。由于第4枚“夜景”效果不理想,與其它幾枚顯得有些不協調,被取消,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有這4枚郵票。
李群說,此次《云錦》郵票的發行打破了南京題材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發行全套郵票的紀錄。《南京長江大橋》郵票是1969年5月1日發行的,當日僅出售第1、2圖,第3圖1969年6月18日發行,第4圖1969年8月26日發行。他介紹說,“文革”中發行的郵票稱之為“文”字票,《南京長江大橋》這套郵票是“文”字郵票中,惟一一套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題材的郵票。這3枚《云錦》郵票的設計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在7位設計師作品中篩選出的。李群回憶說,“去年接到任務后,要求每人拿出套設計方案來PK,由專家審定。我的設計也并非一次定稿,也不只是豎排版,而是有橫有豎,最后經過10多次修改才達到現在這樣。”為此,李群說他不止一次跑來南京云錦研究所,向云錦大師請教。
金線和孔雀羽最難表現
郵票只有方寸大小,如何在其中將云錦瑰麗燦爛的效果表現出來?經過反復推敲,李群選擇了簡約的設計風格,“最難表現的是云錦用金和孔雀羽絨,經過不斷修改紋樣細部,通過花色的變化及光影明暗對比,并對造型關系進行了多次整理,最后云錦那種艷而不俗、繁而不亂的效果終于呈現出來,而且富有清新時尚感。印制中,改進了過去印金容易掉色的特性,更加金燦燦和堅固了。”李群說。
《云錦》3枚套票分別是“真金團龍”、“一品鶴補”、“吉慶雙余”。畫面選取了云錦妝花織物的代表性圖案,體現其絲綢肌理美、色彩和諧美、紋樣意象美的特點,不僅能反映云錦的歷史悠久、技藝精絕,同時凸顯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意蘊。團龍紋樣充滿動感,尺幅不大,但氣魄不凡。鶴是古代傳說的仙禽,有一品鳥的尊崇地位,以鶴為官補是一品官標志,故稱一品鶴補。作品以藍色為緞地,鶴立石上,姿態翩翩,向人們敘述著人生圓滿。另一枚是雙魚圖案,寓意吉祥、喜慶和年年有余,構成一個和諧的民俗吉慶符號。這3枚郵票的背景采用了大花樓織機、耕織圖古版畫等元素,形成了艷麗與古樸的強烈對比,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