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宿遷市舉行了該市集郵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有關負責人對外披露,在未來五年,該市將建成一至兩個全市“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力爭創建一個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
其實,近來各地對青少年集郵都給予了普遍關注,不僅積極開展校園集郵知識講座,在大、中、小學成立集郵興趣班,而且還在中小學成立集郵分會。不過,人們對發展青少年集郵的前景仍然頗為擔憂。
方興未艾
除了宿遷市在積極發展青少年集郵之外,全國首家青少年集郵陳列館——上海鳳城青少年集郵陳列館日前在鳳城新村小學開館。上海市郵政局還在學校設立了“鳳城少年郵局”,學生們紛紛爭當郵局員工,蓋章敲戳,體驗郵政工作的甘苦,感受集郵活動的樂趣。
與此同時,深圳市首家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及少年郵局掛牌儀式前不久也在坪山新區坑梓中心小學舉行,廣東省、深圳市集郵協會以及龍崗郵政分局領導出席了掛牌儀式。
種種跡象表明,青少年集郵已在我國呈現方興未艾之勢,許多地方都在大力發展青少年集郵。不過,看似繁榮的青少年集郵背后也有隱憂。
困難重重
眾所周知,青少年是集郵事業得以發展壯大的生力軍和基礎力量,但是談到發展青少年集郵,許多業內人士仍然憂心忡忡,認為我國青少年集郵前景不容樂觀。
“我們一邊在感嘆集郵事業后繼乏人,一邊卻沒有在社會上營造培養青少年集郵的良好氛圍。新郵預訂雖然有針對青少年的優惠措施,如‘對大、中、小學生收取少量保證金’,但執行力度不夠,形同虛設。同樣都是預訂者,學生預訂卻不供應生肖贈送版,無形中打擊了青少年集郵的積極性。此外,如今郵局柜臺上很少出售紀特郵票,全是清一色的《中國鳥》普通郵票,青少年是寄信的重要群體,但很難接觸到設計精美、式樣繁多的紀特郵票,何談培養集郵興趣?”一位集郵者如是說。
有集郵協會的工作人員也透露:“扶持青少年集郵不容易出成績,且很費力氣。領導重視不夠,宣傳不到位,總把青少年集郵當成‘小兒科’,似乎可有可無。”
一位青少年集郵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們還沒有經濟能力,購買郵票得跟父母張口,就是想收集行銷票也太難了,因為沒地方去找!加上學業負擔繁重,出于經濟和學習考慮,很多父母都不支持我們集郵。”
而集郵界普遍認為,現在孩子們能玩的東西太多了,像電子游戲、上網等等,誰還有閑工夫去集郵?很多學生平時聯系都靠手機、網絡,已經沒人寄信了,更別說收集郵票了。
針對發展青少年集郵的瓶頸,一位教師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郵票被稱為‘微型百科全書’,集郵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結交益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雅活動,每一個人都應該大力支持青少年集郵,因為郵品高價格阻礙青少年集郵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
如何發展
那么,如何大力發展青少年集郵呢?集郵界普遍認為,社會各界,特別是郵政部門要想方設法給青少年集郵提供便利,比如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每年都要將超過6個月發行期未售出的紀特郵票進行統一銷毀,是否可以蓋銷一部分郵票低價或者免費贈送給青少年呢?此舉既避免了資源浪費,又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此外,還可以讓青少年集郵進校園,采用多種形式,如集郵選修課、集郵知識講座等,讓青少年在寓教于樂中掌握集郵知識。但大力發展青少年集郵不能靠命令或者下達指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展郵票設計比賽,不失為激發青少年集郵熱情的有效舉措。
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好,香港郵政2004年舉辦了“小熊穿新衣”郵票設計比賽,2006年就發行了相關郵票,當年還舉辦了“摺紙樂”郵票設計比賽,2008年就發行了相關郵票;2009年舉辦了“童眸看香港”郵票設計比賽,2010年就發行了相關郵票。許多舉措值得內地借鑒。
通過郵票設計比賽,讓青少年的作品榮登方寸,不僅能激發青少年的自豪感,還能培養青少年集郵的興趣。而我國郵政部門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郵票設計領域成年人“一統天下”,使郵票設計語言與青少年審美能力形成了無法逾越的“代溝”。總之,郵人普遍認為,發展青少年集郵,任重而道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