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堪稱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醒世計”。該書以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以悲天憫人的手筆描寫了八股制度下眾多儒林人士的悲劇性命運,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既是對封建科舉制度腐朽的本質及其對知識分子心靈戕害的鞭笞,也是對封建官紳追求功名利祿予以辛辣無情的鞭撻。使《儒林外史》成為中國古典諷刺小說中的圣品。在當下發行這套郵票,個人理解還是有非?,F實的警世色彩。不過,就郵票取材與設計而言卻尚有諸多不暢快之感。
一是郵票選材偏薄?!?1》是寫士林階層的。在中國的古代,所謂的士林,既是知識分子的世界,也即是官場。它展示了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小說通篇重點是以反映科舉制度不僅培養了一批庸才,也造就了一批社會蛀蟲,同時也毒害著整個社會的諷刺故事為主體貫穿始終。當然,其書也訴說了幾個理想色彩如反對八股取士、自甘清貧的隱士和敢于沖破封建禮俗的束縛人物故事,其實是表現作者期望在“品學兼優”、頌揚古禮古樂的士大夫身上承載自己理想的寄托,更何況,這些人物的價值取向也非具有現實可取之意。因此,郵票對故事的選材更應偏重圍繞全書“諷刺與鞭撻”的主體要義來選擇。而六枚郵票采取三枚諷刺愚昧和迂腐題材、三枚謳歌真儒明賢題材,有失對這部中國古典文學諷刺圣品“醒世計”郵票標簽式的解讀。
二是郵票設計欠當。首先是郵票主題表達元素組織有失,未能很好傳遞寓意。有集郵者對該套郵票以連環畫的方式大加贊擁,筆者卻不然,恰恰六枚郵票就是六個獨立的故事,在郵票元素的構圖搭建上且不能用以連環畫的創作思維,應當看圖就基本明白大概,當然這對郵票設計者是有壓力。如《馬二先生游西湖》說的是舍游美景西湖欣見皇帝御書反復拜叩,如此郵票為何不在畫圖中點出有西湖標志的美景和迂腐呆揖的哪御書題跋之類,否則如現圖不看注解還以為在祭神呢?!锻趺岙嫼伞分胁恢壓瓮趺岙嫻P遲遲不落白案,仿佛是告知觀者“儒林外史”講的是繪畫,其大大沖抵了王冕滿腹經綸輕視功名的用意,若要說以借喻王冕擅畫荷花愿像荷花哪樣徑自高節的話,就更應在其畫紙上點綴出幾筆已繪的荷花,這樣才顯得出王的擅長與自我淡泊名利的情懷。《兩根燈草》中腰纏萬貫的嚴監生卻吝嗇成性,奄奄一息之際,因油燈盞點著兩根燈草費油,還硬是伸著兩個指頭不咽氣,其畫面場景尤如白晝豈不是在白白點燈?《杜少卿夫婦游山》要以杜少卿酒后當眾拉著妻子手游玩以示反對封建禮教,不過畫面中卻看不到杜少卿與妻的牽手,且好似看到醉酒的杜被妻攙扶著,倒是杜的另一手持酒罐歷歷在目。第二是《儒林外史》其實涉獵的代表人物還是較多,但一套僅六枚的郵票就有兩枚關聯杜少卿這個人物,并且書中對這兩枚故事作墨極少,想必真是為而為之實在無奈。小說中沈瓊枝是個揚州才女,精工顧繡寫扇作詩,具有婦女個性解放意識。因不從鹽商騙她做妻,便拐了東西流落金陵賣文度日。杜少卿乘船蕩到利涉橋,欣聞沈事便贊賞有加僅此而已,要拔高凸顯女性獨立及尊重女性自由實屬當然,但在《沈瓊枝利涉橋賣文》這枚的票圖中,我們看到的是沈瓊枝面對杜少卿等坐視孤傲神態的作揖禮數狀,實感與其郵票的立意相差甚遠。第三是郵票畫面色彩及細節豐富且票幅太小令人觀瞻品賞十分不便,由于印刷原因,有的細節處理工筆作墨略顯粗糙,如《范進中舉》中范進人物描繪精細,但其岳丈下垂的左手模糊不清感覺生有多只手指。第四是郵票邊飾采用古裝圖書裝幀方式統一了各枚郵票的風格,但細看每枚郵票里的面值、中英文銘記的擺放各異,尤如在四處填空十分凌亂,有失中國郵票的嚴謹。
三是建議。今后類似系列講故事的郵票在每枚背面或在每枚郵票的邊紙印上該枚郵票內容故事的文字簡介,這樣對理解和弘揚中華文化提高其郵票的認知度與鑒賞力具有普識價值。來源:大海集郵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