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者往往根據個人愛好進行專題性集郵。如今,許多人把集郵的投資價值置于紀念、欣賞價值之上時,開始選擇有效益的郵票收藏。還有的人另辟蹊徑,選擇錯票進行炒作。究竟什么樣的郵票有投資價值呢?有人簡單地認為那些發行量少的就有投資價值,其實也不盡然。
自英國于1840年發行/1》,郵票面值為1.20元,附捐一元。也就是說,購買這枚郵票需2.20元,但只能當1.20元使用,另外一元作為捐款資助災區。
升值有情理
物稀為貴,英國“黑便士”、我國1980年發行的T46《庚申年》“猴”票,之所以珍貴,確實與它們的存世數量少有關,但量少并不是唯一的升值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郵票發行量并不大,但它的市場價格并沒有與“猴”票一樣快速上升。“猴”票的發行量是500萬枚,這與同年代發行的一些郵票相比,它的數量并不是最少的,像J51《國際檔案周》、T75《西周青銅器》等,發行量與“猴”票不相上下,但這些郵票升值并不明顯。文革郵票《毛主席詩詞》、《毛主席最新指示》等發行量都在千萬枚以上,但現在市場價格屢屢上升。
這給我們什么啟示呢?郵票升值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一是存世量少,二是選題好,三是名家作品,四是印制工藝高等。仍以“猴”票為例,它發行、存世量少,是我國第一輪生肖票的首枚,又是我國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的高水平畫作,此猴的雕刻、印刷工藝等都堪稱一絕。僅憑這幾點,它的升值就在情理之中。
也有人問,事先怎么判定郵票發行量或存世量的多少呢?每套新郵票發行量多少,國家郵政部門都是在其發行一年后宣布,之前是嚴格保密的,就是為了防止郵商囤集炒作。2006年發行的郵票《/1》,發行量只是690萬枚,這與那時期發行的一些郵票相比,發行量較小,當時有一些人沒有看好這枚郵票,沒有收集,后來知情時,價格已飆升。
要知道,有的郵票雖然發行量很大,消耗量也不大,但國家郵政部門會定期銷毀一定數量的郵票,因此存世量也就由多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