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發生的強烈大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以及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炸的核泄漏,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世界各地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我國政府也捐贈大批款物,支援日本人民戰勝災害,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人民之間有著2000多年友好往來的歷史,在我國發行的郵票中,得到充分的驗證。1200多年前的唐代高僧鑒真大師,曾應邀東渡日本講授佛法,興建佛寺,行醫看病,贏得了日本人民的真誠愛戴。1980年4月13日,我國發行《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紀念郵票,一套3枚,其中第二枚圖案是鑒真在日本病逝前其弟子為他塑造的一尊坐像;其他兩枚分別為“揚州鑒真紀念堂”和“鑒真東渡船”。
由于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的侵華戰爭,雙方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爭中,中國人民遭受重大損失,日本人民也深受其苦,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受到嚴重傷害,給中日兩國留下一段不愉快的歷史。但是經過追求和平、友好、幸福的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日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中日關系改善可追溯到1965年,當年8月,一批日本青年應中國青年的邀請到中國進行聯歡活動。1965年8月25日,我國發行《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紀念郵票,全套5枚,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是中日關系改善的先聲。
1972年9月29日,周恩來總理與前來訪華的日本國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在北京簽訂了《中日聯合聲明》,宣布結束中日兩國間長期存在的不正常狀態,并從聲明之日起建立外交關系。為此,我國于1982年9月29日發行《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紀念郵票,全套2枚,圖案為我國著名畫家關山月和肖淑芳畫的“梅花”和“扶桑”,以此象征中日友好之花永遠盛開;1992年9月29日發行《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紀念郵票2枚,第一枚“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圖案為日本的富士山和中國萬里長城上空飛翔的兩只仙鶴,寓意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第二枚“世代友好”,圖案為手持鮮花的中日兩名兒童,背景為一只飛翔的和平鴿,寓意中日友好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1978年8月12日,中日兩國在北京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并于同年10月23日生效,我國于當年10月22日發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紀念郵票,全套2枚,第一枚“共同愿望”,圖案背景畫面為象征中國的長城和象征日本的富士山。中間印有當時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日友協名譽會長郭沫若的“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親筆題詞,代表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心聲;第二枚“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圖案為一幅楊柳青年畫,畫面上氣球、鮮花、玩具簇擁著親昵、玩耍的中日兩名小女孩,寓意中日友好要在兒童時期生根發芽,才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1988年8月12日,我國又發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十周年》紀念郵票,全套2枚,第一枚圖案為我國的牡丹花,第二枚圖案為日本的櫻花,象征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之花永遠盛開,兩枚郵票以橫聯方式連印,寓意兩國人民的友好永不可分。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活動頻繁。以發行郵票的活動為例,除1980年4月13日的《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紀念郵票外,1981年4月29日中國郵票總公司和日本郵趣協會在日本神戶聯合舉辦中國郵票展覽,當天我國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展覽·日本》紀念郵票,全套2枚,圖案分別為“友誼之花”和“一衣帶水”,同時發行此套郵票的小本票;1984年9月24日,3000名日本青年應邀來我國聯歡,我國發行《中日青年友好聯歡·1984》紀念郵票,全套3枚,圖案分別為“一衣帶水友好鄰邦”、“共同培育友誼之樹”和“載歌載舞歡慶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