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郵票中的南京”
郵票是微型的藝術(shù)品,方寸間卻要表現(xiàn)出大千世界,甚至可以記錄一段歷史瞬間,這也正是吸引郵票愛好者的地方。據(jù)記者了解,與南京有關(guān)的郵票多達百種,內(nèi)容涉及南京的風光建筑,如玄武湖、夫子廟、朝天宮等;文化科技,如紫金山的渾儀與簡儀;文學藝術(shù),如《紅樓夢》、《牡丹亭》等,還有歷史名人,如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鄭和下西洋、百萬雄師過大江等。此外,還有諸多由南京名人名家設計的郵票。
“金陵書信館”郵票采用了南京風物。
外國人開設“金陵書信館”
楊仲欽說,南京景物第一次登上郵票,要從一個名叫“金陵書信館”的組織說起。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南京條約》,允許“五口通商”。很多外國商人、冒險家、傳教士很快進入我國東部沿海各口岸。外國人大規(guī)模涌入的同時,產(chǎn)生了通信需求,各國紛紛在上海、廣州、福州、寧波、廈門等通商口岸開設郵局。“在上海,英國人最早設立了‘大英書信館’,辦理在滬英國人和國內(nèi)通信的業(yè)務,其他各國也紛紛效仿,成立的郵政機構(gòu)不歸中國政府管轄,大多數(shù)都叫‘書信館’。”
楊仲欽告訴記者,這些書信館也自己發(fā)行郵票,也就是所謂的“商埠郵票”或者“埠際郵票”。
南京,作為我國重要東南重鎮(zhèn),外國人設立“書信館”也是遲早的事情。楊仲欽告訴記者,1885年,上海租界工部局的“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就在南京設立代理處,到1896年正式成立被觀眾稱為“職場版《非誠勿擾》”的《職來職往》。“1896年9月20日,金陵書信館開始發(fā)行郵票”,楊仲欽經(jīng)過考證后發(fā)現(xiàn),金陵書信館發(fā)行郵票,不是為了通信,而是為了推銷,因此,這些郵票都印刷得非常精美,非常漂亮。
郵票上的“有鐘無亭”
楊仲欽收藏著幾種1896年發(fā)行的“金陵書信館”郵票。這種郵票為橫長方形,主圖外有加上橢圓形的框子,兩側(cè)為雙龍戲珠圖案。郵票上方,有中文“金陵書信館”字樣及以及英文面值;下方為英文“Nanking Local Post”(南京商埠郵政)及中文面值。
“金陵書信館”郵票自然要采用南京風物的圖案。楊仲欽告訴記者,在郵票橢圓形的框子里,分別出現(xiàn)過鼓樓(有1分,10分、20分三種面值)、明孝陵翁仲(面值1/2分)、明孝陵石象(面值2分)、玄武湖(面值3分)、朝天宮(面值4分)、大鐘(面值5分)等南京名勝。楊仲欽告訴記者,“金陵書信館”郵票上的南京名勝均為寫實風格,忠實地表現(xiàn)了19世紀末南京的真實面貌。
記者看到,“方寸之間”的玄武湖草樹雜生,野趣盎然。明孝陵翁仲和明孝陵石象和現(xiàn)在沒什么區(qū)別,但周圍的環(huán)境卻是一片荒涼,反映著清末紫金山的真實狀況:由于過度砍伐,紫金山幾乎為“濯濯童山”。而所謂的“翁仲”,是南京人俗稱的“石人”,有學者指出,翁仲原是秦始皇時代的一名大力士。相傳他力大無比,武藝高強。翁仲死后,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于咸陽宮司馬門外,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
“金陵書信館”郵票上的鼓樓和朝天宮也還是現(xiàn)在的模樣,只是大鐘表現(xiàn)得比較特別,畫的是大鐘亭里那一口報時的巨鐘。記者查到的資料記載,如今南京鼓樓大鐘亭里的這口大鐘,鑄造于明代洪武年間。清代康熙年間,始建于明初的鐘樓倒塌,此鐘雖然幸存,但長期臥埋在土里,無人過問。光緒十五年,江寧布政使許振祎重建大鐘亭,將臥鐘移到亭子里懸掛。
由此可見,“金陵書信館”的“大鐘”郵票發(fā)行之時,如今的大鐘亭還沒有建起來,郵票發(fā)行者自然不知道大鐘亭是個什么模樣,因此導致了郵票上出現(xiàn)“有鐘無亭”的有趣現(xiàn)象。
郵戳也充滿“南京元素”
“金陵書信館郵票不僅是第一次將南京風光搬上畫面的郵票,更是南京地區(qū)史上發(fā)行的第一套郵票!”楊仲欽告訴記者,“金陵書信館”郵票于1896-1897年共印4版,由日本東京筑地活版印刷所石印。不過,由于這套郵票是為了推銷而發(fā)行的,因此其信銷票存世較少。“使用得很少,存世也不是很多”,楊仲欽說,這套郵票如今的市場價值不菲,較為可觀。
除了南京名勝風景郵票,“金陵書信館”早期還使用過幾種橢圓形郵戳,也是充滿著南京元素。楊仲欽說,這幾種郵戳橫徑約40mm,高約25mm,上方為英文“Nanking Local Post”(南京商埠郵政),下方為中文“南京書信館”, 也有一些郵戳下方的中文為“南京書信行”。“金陵書信館”后期使用的郵戳還出現(xiàn)過中文“南京工部書信館”,英文“LOCAL POST AGENCY NANKING”(南京地方郵政代辦所)等字樣,讓人一見就知道此信件是來自南京。
在中國一百多年的近現(xiàn)代郵政史上,南京的風景、人物、傳說曾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在郵票上,讓南京人感到無比親切。而郵票上何時第一次出現(xiàn)南京元素?卻不是大部分人能夠回答出來的。
南京著名集郵家、江蘇省集郵協(xié)會常務理事楊仲欽長期研究南京早期郵政史,他告訴記者,早在1896年,中國地區(qū)發(fā)行郵票的歷史還處于“嬰兒期”。郵票上就有了南京風光,“距今整整115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