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作為一門收藏興趣愛好已被我堅持了多年了,我之所以這么執著的熱愛集郵,除了熱衷于方寸世界的知識,更多的是對集郵本身價值的一種認識。這也可以說是我對集郵的一個態度。每個人集郵都有自己的喜好,對于我呢?當然也不例外,我是一個懷舊的人,這與我的經歷,生活體驗和積累有關。那些過去的人和事,經歷的酸甜苦辣,無不在我的腦子里形成了深刻的回憶,這種回憶,是難以忘懷的,歷歷在目的,也是永不褪色的,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慢慢的變成了一種淡淡的回憶。
其實集郵的本身,主要體現的是其存在的價值。因為郵票的存在就是一個價值的體現,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么價值的多少,一般則由是由市場和集郵人群來決定的。每個時代都有精品郵票,這些郵票有其出色的設計,背后龐大和雄厚的群眾基礎,還有就是與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的緊密關系。我們的郵票置身于社會中,與我們的國家,政府和每年的重大事件惜惜相關。雖然說現在的郵市慢慢的走向了資本化的趨勢,但是郵票的本身存在的意義并沒有變,唯一變化的是當下人們的心態,變得浮燥,缺乏耐心和人云亦云。
與很多郵友的集藏相比,我的集郵看起來很單一,因為我只集1960年后到1991年前的郵票,我的看法是老郵票的價值體現是時代感,存世量,以及記錄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現在的郵票,由于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們大多使用手機,網絡,電子郵件,其方便程度遠遠大于了傳統郵件。我想說的是,在郵票進入了夕陽時代,除了大肆的熱錢炒作,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和懂得集郵的真諦?恐怕現在的很多人說不上一二,在當下的通貨膨脹時期,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但是總會有風平浪靜的那一天,等到大浪退去,我們材能清楚的看見到底是誰在“裸泳”,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很難發生變化的。
我個人的集藏主要集中在了JT票,小型張,小本票,和早年的編號票等。對于實寄封,明信片,郵戳等,因為我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并沒有作深入的研究,但這是很值的我們研究和探討的話題,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郵友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交流。
另外,讀了一位朋友的貼子關于掏論什么樣的郵票最有收藏價值,我的看法的只要有親身經歷過的,真正了解,懂得和喜愛的郵票都有收藏價值,這與郵票目前的市場價格關系到是不大。如果說今后的潛力如何,我個人還是看好老票,題材好的郵票,有群眾基礎的和發行量小的郵品。
有網友給的建議是:
1、發行年代久遠的。如:新中國成立前的清代、解放區等大部分郵票及新中國成立后的大部分老紀特郵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2、發行量小的。如:1980年新中國第一套生肖猴年郵票等;
3、發行的歷史背景特殊。如:新中國時期的郵票等;
4、發行后發現出現重大錯誤而收回的。如:“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等;
5、新中國早期小型張類。如:梅蘭芳小型張等;
6、熱門題材且發行量偏小。如:徐悲鴻繪畫-奔馬等;
7、1991年以前J、T票小型張。如:“云南山茶花”小型張等;
8、1991年以前的獲得過最佳郵票獎的。如:1990年最佳郵票獎“韓熙載夜宴圖”等;
9、近期限量發行的新品種郵票,一般年冊中沒有的。如:“安徒生童話不干膠加字(小版票)”等;…
另外還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衡量郵票的價值:
1、郵票的品相。衡量郵票有四個偉大郵票沒有收藏價值?品相的好壞是關鍵,沒有好的品相,再老的郵票價值也會打大折扣;
2、郵票的成套。集郵就要集全套,不成套的郵票,收藏價值就會降低許多;
3、郵票的題材和設計。好的題材,精美的設計,會吸引許多集郵愛好者和非集郵愛好者的目光,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收集的人越多,市場交易量就會少,價格自然就高。
4、郵票的存世量。發行量小且在郵政通信中耗損較大的郵票,一般收藏價值都較高。
此外,現在的老票由于價格過高,已不是很合適宜的去購買。如果真的想購買,也要仔細斟酌后再購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品相問題,二是價格太高。
關于品相,我想說一下,因為早期集郵,很多人沒有郵冊,喜歡郵票的人都是用膠把郵票貼在小本子上的,這樣就造成了現在大量的后膠票,因為要從本上完好無損的把票取下來,只有過水。另外是很多老紀特票的背面都粘有膠帖,這也是帖在小本子上的后果。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存放時間長,保存不善,很多的票也都舊了,折了,黃霉了。早期集郵是沒有鑷子和護郵袋的,所以造成了郵票被手侵上的汗漬,指紋和臟污。還有一些是保存不善,以前很多人搬家,導致郵冊的丟失,有的放在床下,柜子里導致上霉。主要原因總結還是以前人們的條件差,保護郵票的意識不夠。當然,當到了80年代后,郵票的價值有所體現,人們也慢慢得重視了起來,直到今天的市場瘋炒。
我集郵已經有十好幾個年頭了,從當初的一兩套信銷票一直到現在,集郵無不紀錄了我學生時代的歲月,其實更多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記得以前不用網絡看郵票的時候,只要一有空,幾乎每天捧著一本郵票書反復的翻來翻去,郵票書雖破舊,但卻是完整的記錄了新中國點點滴滴的發展歷程。集郵這東西很容易上癮,這種癮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到振奮,而最后卻得變得戀戀不舍,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說到這一點上,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很多年紀大的長輩們由于經歷過文革,上山下鄉,甚至是土改和社會主義發展初期,所以對老票是情有獨鐘,辟如說老紀特票:里面有許許多多經典的和值得收藏的票, 包括菊花,梅蘭芳,金魚,劉英俊,蝴碟,新安江等等。
早期的JT票也是我很感興趣的集藏品種之一,因為當時工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在1973-1976年發行了大量的工農業題材的郵票,這里包括了發展中的石油工業,鋼鐵工業,五業興旺,帶電作業,農業機械化等等。但是現在的這些票,市場價格總體不算低,但是屬于自然升值階段,市場的緊俏度是由于大量的配冊和收藏冊導致的。
也許郵票價值的體現,更多的還要等待未來市長的驗證,老票其實已經慢慢地證實了其價值所在,而剛發行的新票,除少量的題材好以外,恐怕絕大部分的猛烈炒作在將來要嘎然而止吧。來源:老迪集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