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不少基層郵展僅僅滿足于集郵愛好者的展示與參觀,他們內部發通知,低調編郵集,使郵展成了集郵圈內的活動,成了集郵者自娛自樂的場所。對于基層郵協來說,舉辦一次郵展不容易,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如何使自己的投入得到最大效應,這是我們基層郵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寧波市鎮海區郵協在國慶期間舉辦了“國慶60周年鎮海區郵展”,他們沖破集郵者自娛自樂的束縛,面向社會把郵展辦得有聲有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總結他們的經驗可歸結為三種做法,值得我們基層郵協的關注。
一是掌門人年富力強。鎮海區郵協是寧波地區最不起眼的基層郵協,長期以來不開展集郵活動,郵協只剩了一塊牌子,集郵愛好者怨聲載道。今年初郵協換屆后,郵協掌門人由年富力強者取代了臨近退休人,他們朝氣蓬勃干勁大,走馬上任伊始,就大力抓了國慶60周年郵展這項工作。他們先后兩次召開籌備會議,下決心把國慶60周年郵展辦成鎮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郵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效應,以此來打破鎮海沉悶的集郵局面。負責郵展籌備工作的是現任郵票公司經理、新上任的郵協副秘書長徐繼紅,她身體力行,一方面認真聽取會員建議,一方面虛心征求資深集郵者意見,既是籌備工作的領導,又是郵展工作普通一員。由于她熱情對待會員,勤于研究學習,勇于不恥下問,迅速改變了自己對郵展一竅不通的窘境,保證了郵展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二是面向社會主動出擊。他們一面鼓勵會員用郵品來抒發愛國熱情,用郵集來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一面積極聯系區委宣傳部,主動爭取宣傳部的領導,終將郵展列入鎮海區國慶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登上了《寧波日報》的版面,打破了以往集郵活動與社會文體活動“待遇”不一樣的局面。正是享受了一樣的待遇,一個區級郵協主辦的郵展才有可能同其他活動一起,登上《寧波日報》的版面廣而告之,這在寧波地區集郵史上還是第一次。他們不甘寂寞,將郵展辦到區人民大會堂寬敞的前廳,從寧波市郵協借來了標準國際展框,提升了郵展硬件質量。大會堂地處鎮海市中心,他們將彩色噴繪的大幅郵展前言置于大會堂大門前,設置了充氣紅色拱形門,懸掛了直幅集郵標語,將郵展的門庭渲染得紅紅火火。他們又將郵展舉辦的時間和地點在各個社區的電子平臺上滾動播出(鎮海大大小小的社區進口處都安裝有“社區LED公共信息平臺”),使郵展信息家喻戶曉。國慶長假的天時地利,宣傳廣告的主動出擊,促使前來觀展的市民川流不息,郵展成了鎮海國慶期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到10月10日下午撤貼片時,還有市民前來觀展,他們望著剩下的貼片,不無遺憾地說“這么快就撤了,我們還想再看看呢。”
三是郵集雅俗共賞。他們深知面向社會宣傳集郵文化,除了宣傳攻勢外,還需要有引起觀眾欣賞欲望的展品。他們在大力提高編組FIP競賽性郵集水平的同時,又滿足一部分集郵者展示普及性郵集的愿望,以此來激勵會員編組郵集的積極性。最終展出的24部郵集,既有在全國或省級郵展取得佳績的郵集,又有自娛自樂型的郵集。不但充分展示了鎮海的集郵水平,而且充分激發了集郵者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而這樣做的結果,有利于編組郵集活動的持續開展,有利于普通郵集向參展郵集演變,有利于鎮海集郵水平的提高,最終有利于集郵文化的傳播,集郵隊伍的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