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這個鐵桿集郵愛好者來說,上海是中國集郵的“圣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1878年7月完成印制于上海。中國最早的收購郵票的廣告刊自1879年6月13日的上海《申報》。中國最早的集郵宣傳文章1880年6月見著于上海的《花圖新報》。中國最早的集郵組織、最早的集郵活動,無不誕生于上海。文化時尚的高品位,讓一代郵王周今覺以及馬任全、王紀澤、陳湘濤、鐘笑爐等名家在上海的集郵大舞臺上盡顯風采。集郵早就成為這座城市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江水拍岸,高樓林立,百年滄桑,換了人間。而我也從老一輩集郵家的身上,感悟到了忘我追求是精彩人生的動力。
我最早的集郵目標是收集全新中國發行的全部郵票,這是兒時夢想,從10歲開始,到30歲達到了目標,用了整整20年時間。其中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不許集郵的年代。但我集郵的心不滅,心靈的空間總會洋溢起一縷縷甜絲絲的歡樂與滿足。以后,為了編組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郵政歷史的郵集,前后花了20年時間,終于在世界郵展上榮獲了大金獎。幾十年的集郵愛好,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郵對我來說是一種特殊享受,給我帶來無窮歡樂。
集郵,不再是洋房主人的獨有享受。如今是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各行各業,同聚一堂,鑒賞郵票,拓展郵識,民以樂為天。
集郵,不再是傳統玩法的簡單繼承。更有中國特色的生肖集郵、文獻集郵、原地集郵、附加費集郵閃亮登場,自娛自樂。
集郵,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為奧運,為世博,為國慶,為單位生日,找個題目就可以辦郵展,廣開言路,寓教于樂。
集郵,不再是單一模式、單一目的。市郵協不斷發展新會員,撥款支持基層沙龍活動,并組織郵集在世界郵展連連獲獎。各民間集郵組織也似雨后春筍,辦論壇,編郵刊,搞郵展,參觀見學,各取所樂。
人多,活動多,人氣旺,事業火,集郵文化的魅力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我只盼望眾郵友多參與,多幫忙,多獻策,多包容,雪中送炭不嫌多,錦上添花不嫌少。多辦郵展,多拿獎牌,多出人才,讓積極付出的郵人嶄露頭角,彰顯自我。
每座城市都有獨特的標志,都有屬于自己的榮耀歷史和永久不變的堅定信念。其實,每個人都有收藏的嗜好,只不過層次不同、品種不同、時段不同而已。上海,這座有著納百川、容天下之胸懷的現代都市奉獻給人們的信念就是:不論成功與完美,只要開心就好!作者: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