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是上海市集郵協會成立30周年,3月5日是上海集郵節的開幕日。上海市集郵協會會長王觀锠接受了專訪,暢談上海百余年來的郵票發展歷史,特別是市集郵協會成立30年以來推動郵市發展和興旺。
上海沉淀中國郵票印跡
上海是中國第一套郵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集郵的發祥地。一百多年來,中國近代郵政的發展和中國集郵文化的演變在這里留下了深沉的印跡。上世紀20年代,我國最早的集郵團體在上海產生,這個集郵團隊為普及集郵文化、挽救珍貴華郵流失海外、在國際集郵界贏得聲譽而作出了努力。上世紀40年代,我國規模空前的集郵展覽在上海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中國第一套郵票在上海誕生。改革開放后,中國集郵活動復蘇,上海順應潮流率先成立了全市性的集郵協會,成為全國最早的省區市級集郵組織,為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籌備和成立打下了基礎。
此后,上海市集郵協會依靠郵政部門的支持,在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指導以及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協領導機關的大力幫助下,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承辦了第一次在首都以外舉辦的年度最佳郵票評選頒獎活動、第一次在首都以外舉辦的中華全國集郵展覽,為推動中國集郵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外地來滬創業、居住的集郵家同本地土生土長的集郵家一起,聯手開創了上海集郵活動的新局面,使上海持續成為中國集郵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30年集郵碩果累累
30年來,上海市集郵協會把開展群眾性的集郵活動、創建集郵文化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集郵活動之路。上海的集郵活動蓬勃開展,碩果累累,為上海塑造美好城市形象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0年來,市郵協堅持編輯、出版綜合性集郵專業期刊 《上海集郵》;舉辦集郵展覽61次,選送郵集參加全國郵展35次,參加國際郵展 56次,累計 449人次獲獎,其中,劉廣實為我國首次榮獲世界郵展鍍金獎,李曙光為我國首次榮獲亞洲國際郵展榮譽大獎,丁勁松為我國首次榮獲世界郵展傳統類展品的大金獎加特別獎;組織開展集郵學術研究活動,多人多次榮獲全國集郵學術論文優秀獎、特別優秀獎、一等獎,上海集郵家們編、著、出版了《鐘笑爐集郵文存》等一大批集郵著作,單是李德銘(林霏開)一人,就創作、出版了《集郵街尋寶》等集郵圖書19部。
集郵推動構建和諧社會
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傳統通信功能大多可由數字通信手段來實現,郵票在廣義通信領域內的作用難免有所削弱。但是我國欣逢盛世,社會和諧,國泰民安,集郵作為一項集收藏、鑒賞、研究為一體的高雅的文化娛樂活動,能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會友儲財,有益于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有益于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并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正在收藏領域內被不同層次的愛好者接納,集郵的文化理念正在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弘揚。郵市興旺,郵事繁榮,集郵文化事業的前景,將是更美好、更燦爛的春天!
王觀锠會長表示,上海的集郵事業有長期積累的深厚集郵文化積淀,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廣大集郵愛好者的熱情參與,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一定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