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時被郵票吸引,11歲自己花錢買了第一套郵票,50余年來,高廣發癡迷郵趣之樂,潛心郵品研究,成為我省屈指可數的集郵專家。他集齊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紀特郵票,像他這樣能夠擁有全部新中國紀特郵票的人,開封不超過5人。在郵品研究領域,他 在開封無人能及,在我省也堪稱大家。他拿起任何一張郵票,都能準確地鑒別真偽。他把所有時間、精力、財力都用在了集郵上 ,通過方寸天地閱讀大千世界。
高廣發是火電廠退休職工,1952年出生的他,和新中國一起成長,很多經歷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他參過軍、下過鄉,轉業后服從組織分配進了工廠,無論走到哪里,對集郵的熱愛都沒有放棄。8歲那年,高廣發偶然看到了父親朋友的一個黑皮筆記本里夾了套黃山郵票,他立即被精美的畫面所吸引,從此迷上了郵票,那時候沒有錢,他就用糖紙、畫片和同學交換。1963年,第一屆開封郵展在汴京公園舉行,高廣發纏著媽媽要了一角錢。當時公園門票是5分錢,就這他也舍不得花,和同學從城墻翻進公園,看到花花綠綠的郵票,他更加著迷了,最后,花了9分錢買了一套建黨30周年的蓋銷票。這是他第一次自己花錢買郵票,這套郵票他珍藏至今。
在部隊,每月幾元錢津貼,他除了補貼家里,還拿出兩元買郵票;在工廠,每月37.11元工資,他花300元買了張有瑕疵的《全國山河一片紅》,廠里人都覺得他有病。為了集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紀特郵票,哪里辦郵展他都自費去淘寶,聽說誰有他想要的郵票就找上門交換。1980年,他給上海市集郵總公司寄去100元,最后花70多元補齊了此前發行的所有紀特小型張,對方用個大信封寄過來,高廣發拿到一看,信封上貼了枚第一套生肖郵票中的猴票,高興得跳了起來。而當時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往外拿郵票看的時候,不小心將其撕成了兩半,他氣得狠狠地打了她一頓,然后想方設法又配齊。
20世紀80年代以后,高廣發把精力從郵票的收集轉到研究上,因為在部隊是通信兵,在廠里是技術人員,他對能源與人類的關系很感興趣。火能、風能、電能、核能,能源超越種族、國界,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為了制作《生存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專題郵集 ,高廣發花費了全部心血,目前已歷時10年,耗資50多萬元。書房里一面4米多寬的墻,擺的全是書架,里面擺滿了專業研究資料和書籍,每天晚上看完《新聞聯播》,出去散散步后他就獨自在書房研究到凌晨。他在杭州舉行的世界郵展上,用猴票四方聯換回7本歐洲國家的郵冊,里面很多與能源有關的郵票讓他如獲至寶。2009年,他從德國郵商手中購得世界第一枚郵資封。凡是和能源有關的郵票,只要他在書上看到過,就想方設法找到,以備制作專題郵集使用。高廣發說:“歷來的世界郵展,主題獨特、編排手法新穎、郵票有震撼性、收集難度大都是獲獎的重要因素。我這部專題郵集如果沒把握獲獎,我就不會拿出 來。”
展冊萬象羅眼前,宛如臥游博物院。高廣發以葉圣陶的詩自勉,把郵票當成精神的寄托、知識的寶庫,從中得到無限樂趣。他從不以郵市的漲跌而喜憂,他是真正的藏家。來源:汴梁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