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次在京城出差,偶然從廣播中聽到了一段“中國足球應該從爺爺抓起”的精彩評述,這個與人們常常提倡的足球、普法、環保等一系列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大相徑庭的提法,乍聽之下令人莞爾,但仔細想來卻也不無道理。就拿開展集郵活動這件事來說,筆者認為,相對從娃娃抓起而言,開展集郵活動從爺爺抓起更為合理及有效。
根據集郵隊伍組成的現狀來看,集郵者大多是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離退休人員,其中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筆者2009年參加了在高郵舉辦的“第五屆中國郵文化節”,與會者多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每年預訂新郵的人,也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集郵者很少。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娃娃集郵,但實際情況是,更多是中老年人在集郵。集郵好似收藏文物、古玩一樣,更適合爺爺們去玩。
筆者以為,“集郵從娃娃抓起”的提法,只是一廂情愿而已。青少年求知欲強,開展集郵活動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這樣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我們是否了解過他們熱衷集郵嗎?筆者認為,這里有三個問題:一是學校不熱衷,他們主要精力都在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升學率;二是家長不熱衷,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為孩子安排了諸多的文化輔導課以及音樂、舞蹈、繪畫等特長培訓;三是在前兩者之外,學生用于休息玩樂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哪還有時間去擺弄郵票。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一味再談“集郵從娃娃抓起”,還會收到多少成效?事實上,我們開展青少年集郵活動這么些年,真正培養出來的熱愛集郵的娃娃并不多。
筆者想說,無論從學識、精力,還是從財力角度來看,中老年人都具備集郵的優勢。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早在2003年就已達到占總人口10%以上的國際老齡社會的通行標準。因此,抓好爺爺們的集郵活動更為重要,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集郵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讓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集郵行列中來,這才是發展集郵事業事半功倍的妙招。同時,喜愛集郵的爺爺們能給娃娃們做出表率,并為娃娃們留下豐富的郵品和郵識,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集郵隊伍中來,實現中國集郵后繼有人的宏偉目標。集郵從爺爺抓起,才是真正抓到了實處,才會產生實效,才能振興中國集郵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