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0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抗洪賑災》附捐郵票。這是郵政部門關注公共利益、推行普遍服務的重要舉措,也是一段值得回顧的往事。
附捐郵票的來歷
郵票的種類有很多。附捐郵票是為慈善、救災、福利、健康等公益事業籌集資金而在郵資之外另加附捐金額的郵票,又稱慈善郵票、福利郵票。附捐郵票面值包括郵資金額和附捐金額兩個部分。其附捐部分將交給有關公益部門,用于慈善事業;其郵資部分屬于預付郵政資費,是郵政職工所付勞務的體現。附捐郵票源于澳大利亞。1897年6月,為慶賀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登基60周年,新南威爾士州發行了一套兩種面值為1便士和2.5便士的大型彩印紀念郵票,將其售價分別提高1先令和2.5先令(注:當時12便士等于1先令,20先令等于1英鎊,從1971年2月15日起改制為1英鎊等于100便士),其差額部分的收入捐給了肺結核病療養院。同年,維多利亞州也發行了同樣面值、同樣售價的兩種郵票,其差額部分作為醫院基金。1900年,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還為布爾戰爭愛國基金發行面值分別為1便士和2便士、售價分別為l先令和2先令的附捐郵票,而郵票上卻沒有印附捐金額。中國發行第一套帆船加蓋”附收賑捐”的附捐郵票,時間在1920年,當時用于黃河水災的救助。
新中國成立以后曾發行過幾次附捐郵票。1984年2月16日,郵電部發行《兒童》附捐郵票一套兩枚是新中國的首套附捐郵票,郵票名稱分別為“在陽光下”和“健康成長”,每枚郵票的郵資金額為8分,附捐金額為25分。1985年3月15日,郵電部發行《中國殘疾人》附捐郵票一套4枚,郵票名稱分別為“盲文”、“啞語”、“假肢”和“輪椅”,每枚郵票的郵資金額和附捐金額分別為8分和2分。此外,1991年9月14日,因華東地區發生洪澇災害,郵電部曾發行《賑災》郵票一套一枚,郵資金額為80分,沒有附捐金額。
抗洪搶險的形勢
1998年,我國遭遇了一次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幾百萬軍民奮勇搶險,努力救助災民,嚴防死守,頑強拼搏,譜寫了一曲曲英雄凱歌。從6月中旬以來,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暴雨頻繁,北方局部地區也降了大到暴雨。長江干流及鄱陽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閩江和松花江等江河相繼發生了大洪水。其中洞庭湖水系的澧水,鄱陽湖水系的信江、撫河、昌江,珠江流域西江,福建閩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都發生了超歷史最高水位或最大流量的洪水災害。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以來第二次全流域性洪水。1998年8月7日,長江南岸九江市防洪墻出現決口。經過5000多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五天五夜的殊死搏斗,勝利地實現了堵口合龍。在此期間,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了致全國抗洪軍民慰問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做出了關于長江抗洪搶險工作的決定。隨即,中央領導同志分赴抗洪搶險第一線,看望、慰問、鼓勵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的廣大軍民。據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497萬間。各地估報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666億元人民幣。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和吉林等省(區)受災情況最為嚴重。
賑災郵票的推出
洪水無情人有情,災情牽動萬人心。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踴躍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支援抗洪救災第一線。海外華人華僑和我國港澳臺同胞也都慷慨解囊,積極支援抗洪救災。全國五十萬郵政職工更是心系災區民眾,時刻關心著抗洪前線的水情戰況,關心著災區群眾的安危冷暖。特別是受災地區的廣大郵政職工,繼承“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優良傳統,千方百計確保郵件安全和郵路暢通,為抗洪搶險做出了自己的應有貢獻。
為紀念這場迎戰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的氣吞山河的偉大斗爭,進一步向災區人民提供全社會的援助,郵票印制局、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原郵電部郵政司等單位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關于發行抗洪賑災附捐郵票的想法和建議。經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報經國家郵政局領導批準同意,于1998年8月12日做出了關于增發一套《抗洪賑災》附捐郵票的決定,發行時間定于9月10日。8月14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全社會公布這一消息。《抗洪賑災》附捐郵票全套一枚,郵資面值50分,附捐金額50分,發行量共3000萬枚。為了體現全國郵政職工對災區人民的一片愛心,這次附捐郵票的銷售收入,包括附捐部分和郵資部分的銷售收入將全部交給有關部門,用于抗洪救災,支援和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郵票發行運作的周期較長,按照正常程序一般需要兩年以上。《抗洪賑災》附捐郵票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從1998年8月12日做出發行決定到當年9月10日,時間不足一個月。但是,由于領導十分重視關心,相關部門通力協作,郵票的設計、印刷、發運、銷售等各個環節打破常規,爭分奪秒,晝夜奮戰,從而確保了這套郵票如期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郵票的圖稿由郵票印制局圖稿創作部集體創作。畫面簡潔明快,濃縮了他們的集體智慧,體現了他們的團隊精神。這個畫面,既捕捉到抗洪斗爭中波濤滾滾的驚險鏡頭,又寓意著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特寫“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