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T46庚申年猴郵票(以下簡稱“猴票”)單價突破1.1萬元,較面值0.08元翻了13.75萬倍,當年存整版的人們現在大可拿票換房;新一期兔年郵票上市量極少,面值24元市價卻已達70元。在2011年第二周,很多人試圖搞明白郵票市場如何驟然升溫。收藏家們認為,經過13年的漫長等待,市場也該火火了。有人說,在股市和樓市雙雙不給力的背景下,郵票成為游資的新樂園。有人再度以“陰謀論”衡量事件本身。
“要票嗎?有票嗎?”
由于猴票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第一張,畫工精致,加之其總共只印了500萬張(目前/1”郵票首發,這也是中國發行的第三輪生肖兔郵票。按照慣例,很多集郵愛好者早在年前就委托親友或郵政公司訂票,但到了新郵票發行的正日子,他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沒有拿到票,有幸拿到票的人士也發現,郵票數量和預訂時相比大打折扣。$$分頁$$
“往年我都是訂5套來5套,今年也訂了5套,結果只拿到兩套。郵政公司的員工說,連他們訂票都訂不到,能拿到兩套已經很幸運了。”對此,從1982年開始收藏郵票的馬先生告知記者。
因為預訂未得到充分滿足,不少愛好者便涌向郵票市場,導致“辛卯兔”在二級市場頻現高溢價交易。
“20張一版、每張面值1.2元的兔票,現在賣到70元。”在向記者報價時,商戶們眾口一價。而對待這種溢價,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每年生肖郵票都是先漲價后回落的,只不過這一次郵政公司印得少,所以市場稀缺,價格就高起來了。”一位商家這樣說。據其介紹,第三輪生肖郵票以往都先溢價10元左右發售,等到春節郵票購買旺季過了,價格會回落至面值水平。“今年有點邪,一起步就到了70元,比面值高了兩倍,而且見不到郵政公司大批量發行的跡象。可能是印刷延時了吧。”該人士猜測。
而在中國收藏家協會票證收藏委員會主任紀玉成看來,郵政公司這次顯然在時間上與郵票大發行不同步,原因或與“囤貨”有關。
另有人士透露,囤貨者還包括游資。“整箱買,溢價買,沒打算給散戶機會。一下子就把價格提上去了。”對此,某業內人士表示。而這樣的行為在商戶們看來就是一種運作。“兔票70元一版確實貴了,因為第三輪生肖郵票迄今為止升值空間狹小,現在溢價買,還要等上很長時間才能回本,等到升值就更漫長了。”對此,一位商戶表示。據其介紹,不僅第三輪生肖郵票面臨這樣的壓力,就連第一輪生肖郵票,除猴票外其他11張升值空間也不大。“現在是11張450元,不及猴票一個零頭。” 商報記者 崔呂萍/文
一張1980版猴票30年價格之旅
-1980年發行:面值0.08元
-1981-1990年:0.15元→1.2元→50元→60元
-1991-2000年:500元→1000元→1700元
-2001年至今:2000元→3000元→4000元→8000元→1.1萬元
同樣是兔子,上市之后的價格差距很大。辛卯年兔票剛上市價格就翻了兩倍,而上一輪兔票價格僅為面值……
誰在攪動郵市?游資必然炒作郵票市場。
理由有三。其一,游資已對潛伏某一只股票,慢慢拉升,再小心翼翼繞過監管層套現出貨產生厭倦,他們熟知套路但審美疲勞,在政策市比孩子變臉還快的背景下,游資并不得心應手。
其二,雖然始終覬覦房地產市場,也心甘情愿把錢花在買豪宅上,但買完之后還要交房產稅,不是交不起,是時間成本太貴了。我是游資我必須跑得快,跑得快的前提就是付出少,變現容易,如果我交稅,務必混同于一般富豪,這與游資身份不符。
其三,中國郵票市場在近30年時間里沉淀出一條非常好的交易渠道——只要有錢,想買就買;只要想離場,隨時可變現。而且,在這一系列行為中,游資還做了回收藏家,收藏家的特點就是看什么好買什么,買再多也沒人懷疑咱囤積居奇。只不過,等咱一走,市場要沉寂一陣子,收藏家們要療傷,并期盼我的再次光臨,上一輪等待是13年。
想必這些入市理由早已被一些人掌握,并已進入市場翻手覆手。提示游資,不要亂來。因為你習慣于速戰速決,必定忽略歷史積淀和收藏的要領,很有可能打眼,并由此將你的身份被動轉變為收藏市場中的穩定器。不過真是那樣,或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