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滸傳》郵票的設計,可追溯到1986年。當時,原郵電部郵票發行局曾先后兩次邀請專家研討《水滸傳》郵票的發行問題,初定郵票發行3組15枚、小型張3枚,選題內容為:第1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沖風雪山神廟”“宋江義釋晁蓋”“景陽岡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第2組“石碣村捉何濤”“李逵大鬧江州”“石秀探莊”“顧大嫂劫牢”,還有一枚內容待定;第3組“汴京城楊志賣刀”“放冷箭燕青救主”“花榮大鬧青風寨”“朱貴小酒店聯絡站”“忠義堂大聚義”。但是,在1987年6月1日召開的郵票圖稿評審會上,青年畫家周峰的一幅圖稿因為造型獨特、形象生動、線條有力、設色細膩而得到評委們的一致肯定。為此,周峰不僅接受了《水滸傳》(第一組)郵票的設計任務,還總攬了作為系列郵票的后幾組設計工作,從而開始了長達10多年漫長而艱苦的創作設計生涯。
周峰反復研讀各種版本的《水滸傳》原著,校點整理了《武林舊事》《東京夢華錄》等數百萬字的相關文史古籍,足跡幾乎踏遍所有與“水滸故事”相關的文化遺跡或景點,收集、積累了大量的文字筆記和創作圖稿,為《水滸傳》系列郵票的創作設計奠定了堅實基礎。1987年8月周峰完成了第1組5枚圖稿,1989年4月完成了第2組4枚圖稿。周峰認為,《水滸傳》郵票要“將《水滸傳》這部巨著以可視的繪畫形式表現出來,首要之處在于塑造人物,即通過一系列神奇詭異、繁富復雜、瑰麗壯觀、引人入勝的情節,來展示眾多梁山英雄好漢的不同個性,力求使觀者感受到一個逝去的真實時代。”為了使票面主題內容更加突出,周峰對《水滸傳》郵票的一些定名作了適當調整,如“石秀探莊”改為“孫立計破祝家莊”、“顧大嫂劫牢”改為“顧大嫂登州大劫牢”、“花榮大鬧青風寨”改為“花榮梁山射雁”。1993年8月20日發行了《水滸傳》第4組郵票,截取原著第51回至61回間的四段精彩故事,即“柴進失陷高唐州”“時遷盜甲”“徐寧教使鉤鐮槍”“劫法場石秀跳樓”。到1997年12月21日,《水滸傳》郵票共發行5組,其中郵票20枚、小型張3枚。在這5組郵票的整體關系上,周峰注意對比和呼應,加強郵票的節奏感和連續性,5組郵票如一線連綴的串珠,把一系列人物貫穿起來,從而深刻地表現出梁山英雄不同的性格和氣質。
在最后一枚《水滸英雄排座次》小型張設計中,周峰采用散點透視方法,以忠義堂前為視覺中心,通過巧妙運籌,將水滸英雄“如念珠個個連牽”起來,構成相互呼應的有機整體。畫面上的人物,連同小嘍 共有116人,為了使人們便于識別人物,周峰說:“像宋江、吳用、林沖、李逵、魯智深等人,畫面上有一定程式,大家不難識別。其他人,則采用同胞手足、捉對夫妻、叔侄郎舅、跟隨主仆等人物關系加以組合,或利用武器道具的配置,幫助大家識別人物。此外,在梁山聚義前形成的小團體,如少華山、黃門山眾好漢以及登州英雄群體等,也是一種展示人物的組合方式。”當然,最難表現的是那些武藝一般、出場不多、性格特征不明顯的單個好漢,對此,周峰依據他們獨特的體貌特征,使其凸現出來,如皇甫端碧眼重瞳、虬髯過腹,有西域人的特征;郁寶身高一丈,形似金剛;焦挺、宣丈等人則以丑陋著稱。
觀摩《水滸傳》系列郵票,就好比欣賞一冊徐徐展開的精美彩色巨幅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