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郵政共發行紀特郵票30套,其中郵票88枚、小型張2枚、小全張2枚、小本票3本、小版張10枚(不含兌獎小版張、贈送小版張、無齒小版張)、紀念郵票本冊1本,不含特供、專供郵品。縱觀30套郵票,可謂各有千秋,異彩紛呈,適逢年末,特選出我眼中的2010年新郵最佳,在此一一“頒獎”。
最佳選題獎——《/1》郵票、《/1》郵票
上海世博會無疑是2010年全球最受矚目的盛會,在5月1日至10月31日184天的展期里,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在5.28平方公里的園區里,圍繞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為新世紀人類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嶄新的模式,為生態和諧社會的締造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動的例證。中國郵政以“上海世博園”和“世博會開幕紀念”為主題,以套票、小型張、小版張的規模,發行了上海世博會題材的系列郵票,不僅全面展示了上海世博會園區的“一軸四館”的風貌,也以樸素的元素完美詮釋了上海世博會的盛大主題,獲得最佳選題獎乃實至名歸。
最佳技術獎——《昆曲》郵票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1選取了昆曲發展階段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劇目《浣紗記》、《牡丹亭》和《長生殿》。這套郵票是集音頻、視頻于一身的高科技多媒體郵票,它的發行也成就了世界首套多媒體(視頻)郵票的誕生。在欣賞精美的郵票時,通過專用視頻點讀筆,不僅能聽到清麗悠遠、婉轉纏綿的優美昆曲唱腔,還能欣賞到美輪美奐的表演影像。高科技在郵票上的巧妙運用,不僅引領潮流,也青春時尚,獲得最佳技術獎可謂眾望所歸。
最佳材質獎——《/1》小版張
《中國古代書法——行書》小版張的材質有別于郵票,采用了我國傳統“文房四寶”之一的宣紙,“三大”行書與宣紙在方寸上的完美結合,古色古香,精美絕倫,堪稱精妙的藝術品,它的發行不僅成就了世界首套宣紙小版張的誕生,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選用宣紙來印制《中國古代書法——行書》小版張,是工藝與主題巧妙結合的典范,亦為更多的人提供了與書法大師進行跨時空對話的機會,授予最佳材質獎當之無愧。
最佳創意獎——《外國音樂家》紀念郵票本冊
/1本冊,由王虎鳴設計,李近朱撰文,北京郵票廠印制,本票冊規格為180毫米×171毫米;郵票內頁規格為180毫米×65毫米或180毫米×171毫米。內含郵票1套,小全張1枚。本冊采用國際流行的小畫冊形式,米色封面,十分考究,標題燙金印制,并用UV工藝印制音符;封底印有四位音樂家的肖像。內頁以介紹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四位音樂家為主線,采用音樂家的油畫肖像、UV工藝簽名、名人名言、背景資料等元素,圖文并茂,且中英文對照。本票冊匠心獨運,印制精美,內涵豐富,玲瓏精致,堪稱小小藝術品,不僅是對郵票主題最好的闡釋和補充,也是郵票印制與國際接軌的上乘之作,頒于最佳創意獎理所當然。
最佳增加發行獎——《/1》郵票
2010年紀特郵票計劃發行25套,實際發行30套,增加發行5套,占發行總數的16.67%,而在這些增發的郵票中,年度關門品票《中國資本市場》是最引人注目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歷經萌生、起步、發展,逐步成長為一個在法律制度、交易規則、監管體系等方面與國際通行原則基本相符的市場,為世界所矚目。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有到興,歷經20年,服務國民經濟,也關系到普通的千家萬戶,獲得最佳增加發行獎意義重大。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