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FIP規則規定,只有帶郵資的圖畫明信片才可用于編組郵集,這是因為帶郵資的明信片才是郵品,不帶郵資的圖畫明信片僅僅是圖片,故按規則是不能用于郵集的。2002年10月在《集郵博覽》看到北京市郵協制訂的《圖畫明信片組集評審規則》,不論帶不帶郵資,只要是圖畫明信片都可以用來編組郵集。當時我撰寫了《圖畫明信片自述》一稿在《臺州集郵》郵報上發表,并獲得由浙江省郵協組織的全省集郵文藝作品征集評選活動證書。我又從郵友寄來的郵刊中獲悉,福建省郵協舉辦的現代集郵展覽,圖畫明信片類展品也有展出。
筆者在收集郵票的同時,也收集圖畫明信片。并按照北京郵協《圖畫明信片組集評審規則》編組專題郵集。我已編成兩集,一部題為《麗姝集》,一部題為《蘇杭寧三地風光》,每部都是5框80張貼片,用158張圖畫明信片組成(除目錄頁外,每張貼片用兩張圖畫明信片)。這兩部郵集都已在集郵報的通訊拍賣中拍出。圖畫明信片價錢便宜,最近我又買了兩百套圖畫明信片,準備再編幾部郵集。
集郵方式應該多樣化。為擴大集郵范圍,豐富集郵內容, 基層郵展應打破FIP的條條框框,解除廣大集郵愛好者組集參展的桎梏。隨著集郵活動在我國蓬勃開展,各種類型、規模、形式的集郵展覽在各地廣泛舉行。一框集郵展、現代集郵展、興趣郵展、開放類郵展、紀念性郵展、網上郵展、平面郵展、節儉郵展等就像雨后春筍般花開遍地。這些群眾性展覽能使廣大參觀者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一方面是因為展品活潑多樣、不受限制,而且可看性強;另一方面是能使參觀者產生共鳴。因為大家學得來、買得起、做得出。對廣大集郵愛好者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
編組圖畫明信片郵集也要收集相關資料,從中選取適用部分,按照確定的綱要(目錄)進行編排。材料的取舍直接影響郵集質量。我在編組《麗姝集》時,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共有三套明信片可用。兩套都是12張,一套是電影演員劇照,另一套是國畫,我選取后者。另一套只有10張,其中有2張是兩人合在一張上,因此也不采用。還有世界十大名模、好萊塢新秀等成套明信片,原來都擬采用,最后都放棄了。尤其在命題畫一節,經反復調整,最后精選了維納斯、夢娜麗莎等。同樣,在編組《蘇杭寧三地風光》時,也是在已有材料中,選用最好的部分。
希望有更多集郵愛好者來參予圖畫明信片的收藏。郵友若對編組圖畫明信片郵集有興趣,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