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以來,13年中,郵市行情偶有小小的潮漲潮落,素有“郵市風向標”和“郵票之王”美稱的小型張卻始終自主沉浮。記者了解到,老紀特小型張《牡丹》已從年初的1.4萬元,猛漲至2.5萬元左右,在其帶領下,場外資金也對早中期小型張大力追捧。
小型張升值潛力的判斷主要取決于它的存世量、發(fā)行量等。與普通郵票動輒以千萬計的發(fā)行量相比,小型張還不到普通郵票的10%,這也是小型張制勝的關(guān)鍵點。但作為投資者,應看到不同板塊小型張的優(yōu)缺點,謹慎選擇。
1974年之前小型張
優(yōu)點:發(fā)行量小,存世更少,彌足珍貴。
缺點:存世量少,還有贗品欺世。
范例:1962年《梅蘭芳舞臺藝術(shù)》。
上漲幅度:一萬多倍。
前景:繼續(xù)上漲勢在必行,前景看好。
1974-1984年小型張
優(yōu)點:價格波動小,穩(wěn)健型投資者可考慮長線投資,其價格向上的空間比向下調(diào)整的空間大。
缺點:無投機價值,難見全品相,交投不活躍。
范例:《從小愛科學》;1978年T28M《奔馬》。
上漲幅度:80%左右。
前景: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小型張,成長空間看好。
1985-1991年小型張
優(yōu)點:發(fā)行量和市價適中,除基本的投資價值外,尚有投機價值,尤其是市價幾十元的品種。
缺點:價格彈性小,短線操作難度大。
范例:《三國》、《水滸》小型張。
上漲幅度:50%左右。
前景:毛主席系列價格居高不下,上漲空間大。
1992年及以后發(fā)行的小型張
優(yōu)點:流通量大,價格低廉,市場主力能非常容易的收集到廉價籌碼。一旦其市場屬性被資金有效激活,持有者獲利將十分豐厚。
缺點:發(fā)行量大,編年小型張在郵票市場口碑甚差,一旦主力資金獲利出局,深套其中的持有人將長期被套。
范例:《香港回歸》;《鄧小平誕辰100周年》。
上漲幅度:20%左右
前景:題材新穎或有特殊意義,升值空間看好,入手容易,適合長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