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亞洲運動會已圓滿結束,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也拉開了戰幕?!坝质菚锗]票”,這是集郵者9月3日拿到/1后的第一印象,盡管該套郵票采用了新穎別致的六邊形,但會徽的使用已成為了多年慣例,這種“拿來主義”的設計手法,早已引起了人們的審美疲勞。
近年來,運動會郵票的設計熱衷于采用會徽和吉祥物為主圖,無論運動會的規模大小、級別高低,一般都選用會徽和吉祥物。若發行一套郵票,單枚單套郵票的首選會徽,兩枚郵票一套的則會徽和吉祥物齊上;若是系列郵票,也總有一組是會徽和吉祥物。不可否認,會徽和吉祥物是最能代表運動會主題和精神的,它無疑是每個運動會的精髓所在,但一而再、再而三地采用會徽和吉祥物為運動會郵票的主圖,即使再好再美,也是舊瓶裝新酒,難以打動人心。
采用會徽和吉祥物的郵票過多,設計者也自覺不妥或不安,于是乎為了求新求變,往往在票形上大做文章,在我國發行的異形郵票中,會徽和吉祥物郵票就占了較大比例,其中:圓形郵票(2007—26《/1》)1套;菱形郵票(2007—27《/1》、2009—4《/1》這些郵票都采用了異形設計方式。盡管如此,這種一勞永逸“拿來主義”的設計手法,并不能令集郵者買賬,相反這樣的設計常常是形式大于內容,雷同而無新意。
自2005年開始,運動會郵票基本上以會徽和吉祥物為主,過多過濫的使用,真有點讓人目不暇接,熟視無睹了。選用“拿來主義”的設計手法,自然穩妥,也好交差,但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其實,不破不立,只有打破條條框框,不墨守成規,才能夠突破運動會郵票的設計瓶頸。設計者一定要在設計理念和形式上推陳出新,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拋棄“拿來主義”的穩妥手法,努力去契合和滿足人們日益發展和更新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需求,從而設計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運動會郵票。張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