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5日是第十個國際志愿者日,在這個值得慶祝和紀念的日子里,我不僅想起中國郵政曾經發行過的一枚專題紀念郵票,而且更多地是想到我們身邊的志愿者與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志愿者為我們的社會和家園所作出的貢獻。為此,在這里我首先向廣大的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致以節日的祝賀!
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成立于1970年12月,總部設在日內瓦,其最高決策機構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理事會。1985年,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愿人員日”,簡稱:國際志愿人員日。
中國自1981年起同該組織合作。主要活動方式是:在聯合國系統的技術合作項目中安排志愿人員,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高級技術人員,向這些國家的政府職能部門提供合格的短期志愿服務人員。
志愿者,是指利用業余時間,不為任何報酬參與社會服務的人。如今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在這一天集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宣傳、贊揚和倡導志愿者為社會義務服務的重要作用與奉獻精神。國際志愿者日作為國際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標志已經深入人心。目前全世界志愿者數量已經達到3至5億人,工作時間每年累計超過150億小時。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現代國際志愿者活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國志愿者開展了義務服務活動,在重建家園、發展經濟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向世界人民展示志愿者作出的卓越成就,并在全球范圍內倡導志愿精神和推進志愿服務事業,1997年11月召開的第52屆聯合國大會上將2001年定為國際志愿者年。
在當代中國,有組織的志愿服務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居民社區。21世紀以來,志愿服務已逐漸從社區、青年兩支隊伍擴大到多部門、多機構、多組織參與,形成社會化的志愿事業發展熱潮。志愿服務從對弱勢群體服務到大型公益服務;從權益保護服務到健康衛生服務再到國際合作服務,從社區走向社會。志愿者在開展社會服務,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國注冊的志愿者人數已達到3100萬。
自2001年第一個國際志愿者年開始,國際志愿者日已走過了十周年的歷程。十年來,中國各行各業的青年志愿者積極熱情地參加扶貧、教育、環保等社會公益活動,到貧困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推廣等志愿服務。百萬大中學生也經常利用寒暑假深入貧困、受災地區進行短期服務。特別是在像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重大地質災害、國際救援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這樣的突法事件和重要的活動,我們看到志愿服務已植根于大眾心中,成為一股巨大的社會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一些老教授、老學者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進行科普等志愿活動。很多志愿者長期在紅十字會、特殊教育學校、公益基金會、公益熱線、圖書館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服務機構任職。
在全國數百萬志愿者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慶祝自己的節日的時候,真誠地希望要在全社會進一步倡導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志愿服務理念,在未來的每一天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每一刻都能感受到志愿服務的力量,讓我們一起“歡慶,激情,志愿同行!”
1988年12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了一枚J156《國際志愿人員》郵票,面值二角,設計者:張磊。郵票畫面為各種膚色人形組成的三角狀聯合國志愿人員徽志,郵票圖案設計為心形,心形內由聯合國志愿人員徽志和湛藍色的天空兩部分組成。設計者打破了原徽志在圖案的整齊呆板和色調上的單一性,賦予眾多人形以紅、黃、綠、藍等種種顏色,由明艷轉向深沉,最后與藍色的天空融為一體,象征著地球上不同膚色的人民都生活在同一個藍天之下,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圖案中人形的排列呈“V”型,代表志愿人員英文字母的縮寫,反映了本套郵票的主題。心形的圖案輪廓象征著世界各國人民之間互助合作的真摯友誼和愛心,體現了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的宗旨,贊美了國際志愿人員不怕艱苦、不謀私利、服務公眾、獻身于全球社會發展和經濟合作的高尚精神。全白底色的背景將郵票的主題圖案襯托得更加醒目,更加突出。藍天上飄浮的白云溢出心形圖案,與白色的背景交融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在簡潔莊重中增添了幾分活潑生動的韻致。
【鏈接】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
每年的3月5日,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從2000年開始,把每年3月5日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組織青年集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其宗旨是通過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體素質,為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做出貢獻。口號為“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間”。文∕云林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