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 颯露紫、什伐赤、白蹄烏、青騅驃、特勒驃、拳毛騧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塊浮雕石碑,這六駿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愛的坐騎,在他統一中國的大業(yè)中,曾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建昭陵時,太宗下令將其刻石與其永相伴,并親自作詩六首命書法家歐陽詢抄錄,刻于每匹駿馬之碑上,畫家閻立本曾繪制六駿圖,此圖為昭陵六駿的藍本,雕刻采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形式完成,有大唐強盛弘大之氣度,精美絕倫。
“颯露紫”是李世民東征洛陽,鏟平王世充勢力時的坐騎,列于陵園祭壇西側首位,是六駿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中箭后的“颯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四肢略顯無力,劇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顫栗,旁伴的丘行恭正在拔箭。李世民為其題贊文日:“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
“什伐赤”是李世民在洛陽城外、武牢關前和王世充、竇建德作戰(zhàn)時的又一匹坐騎: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什伐赤”身中五箭,其中一箭是從背后射來的。石刻“什伐赤”呈帶箭飛奔的形象。李世民為其題贊語日:“瀍(瀍河,水名,在河南省洛陽)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白蹄烏”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間,李世民與薛仁杲(薛舉之子)在淺水原(今陜西長武縣東北)作戰(zhàn)時的坐騎,列于祭壇西側三駿之末位(由南往北排列)。該馬通身毛色純黑,四蹄俱白。唐太宗給它題的贊語是:“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與劉黑闥(原竇建德部將)在沼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縣境內)作戰(zhàn)時所乘的一匹戰(zhàn)馬,列于祭壇西側三駿石刻中間。馬黑嘴頭,周身旋毛呈黃色。李世民給它題的贊語是:“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青騅”為一匹蒼白雜色駿馬。 “青騅”之“青”來源于突厥文“cin”或“sin”,在漢語中音寫為“秦”,“秦”、“青”同音,故稱之。李世民稱贊“青騅”馬:“足輕電影,神發(fā)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特勤驃”是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滅割據馬邑(今山西朔縣境)的劉武周勢力,收復河東失地時,與劉武周大將宋金剛等作戰(zhàn)時的坐騎,排列于昭陵祭壇東側首位。此馬毛色黃里透白,喙微黑色。唐太宗李世民稱贊它:“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乘危濟難。”
什伐赤,白蹄烏,青騅,特勒驃現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 颯露紫和拳毛騧現在藏于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昭陵六駿”風景日戳于2001年10月1日啟用。設計者:不詳。2001年10月28日,中國郵政發(fā)行《昭陵六駿》特種郵票一套六枚。西安、咸陽、禮泉分別舉辦盛大的首發(fā)式。這8枚風景日戳在咸陽市人民廣場的首發(fā)現場受到集郵愛好者的追捧。
2010年5月15日。中國郵政發(fā)行《中國古代書法——行書》特種郵票一套六枚。其中第一、二枚聯票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尤其對《蘭亭序》達到了癡迷的地步。公元650年,他病重去世前給在床前服侍的太子李治立下了死后要頭枕《蘭亭序》的遺囑。就這樣,稀世珍寶——《蘭亭序》真跡就與李世民一起埋進了昭陵。詩人陸游大發(fā)感慨:“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因此,昭陵理所當然的成為《蘭亭序》郵票的原地之一。當天,咸陽郵協組織集郵骨干前往昭陵風景區(qū),辦理該票的首日實寄。附圖即為一枚用“唐太宗 昭陵2010.05.15陜西禮泉”風景日戳蓋銷《蘭亭序》郵票郵資、加貼了一枚《昭陵六駿》-“特勒驃”郵票的掛號首日實寄封。來源:咸陽李文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