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么一些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但是,提到“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這句俗語,你就會知道這葫蘆肯定與藥有關。
11月20日,為配合中國郵政發行《中醫藥堂》特種郵票,浙江省杭州市郵政局特啟用首發紀念戳1枚。從紀念郵戳的信息不難發現,胡慶余堂百余年來,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廣納名醫傳統良方,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濟世寧人,從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為江南藥王。
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詩·豳風·七月》中“八月斷壺”,特指的就是盛藥的葫蘆,即“藥葫蘆”。 葫蘆是過去醫師裝盛仙丹妙藥的法器,它能納福增祥、去除災厄;并且吸取空間中的穢煞之氣,恢復原本的干凈清晰。對身體不好、罹患疾病的人,能夠緩和癥狀,讓身心都好過一些。
考證“藥葫蘆”的典故,應當出自《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的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日: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華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樓上候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療眾疾”。來源:郵緣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