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郵謎,我是《中國集郵報》、《集郵》雜志的忠實讀者。2010年,一報一刊是我的首選。這不,本計劃國慶節那天訂閱,留個紀念的。可本市郵局的網上訂閱系統還沒開通,只好拖下來了。14日,終于在郵局訂上了。當日,掛號寄出老會員認證信函。
說起與《中國集郵報》的相知相識,還真有緣。1992年7月,她誕生了。8月,我結束高中生涯,順利考到揚州上大學。當年的我愛靜,晚上飯碗一丟,就貓到學校閱覽室里去。角落里的《中國集郵報》是我每日必看的。由于借閱的人多,報夾都被磨得掉了色。一期報紙轉閱完,折個角、挖個天窗也是常事。后來參加工作了,崗位固定了,走預訂的路子,并一直堅持下來。
我的大學生活、參加工作,一直有《中國集郵報》伴隨著。她的每一步發展歷程,我都在關注。從周刊到周二刊,從黑白刊到彩刊,1999年起出版了增刊,2003年始發行《馬踏飛燕》為載體的片刊,2007年《中國集郵報》發行了首份號外……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真可謂是女大十八變,越來越招人愛。
2010年起,《中國集郵報》八個版均為彩色印刷,印刷的紙張也將更為上乘。
2010年的《中國集郵報》內容更為精彩,各類活動更加豐富。
2010年10月起,《中國集郵報》編輯部將推出系列訂報抽獎活動。
新的一年,她的舉動多多,選擇她,我們沒有理由。
作為一份周二刊,每周讀者均可與她見上兩次面。每次見面,總能從她那兒獲得權威的新郵發布消息,專業的集郵文化方面政策解讀,精辟的新郵品設計家訪談、精彩的集郵文化交流活動、詳細的新郵首發式報道,資深郵人關于原地集郵、極限集郵等探討,各類集藏趣聞,還有普通郵人的郵情人生,一件件,一樁樁,或記敘、或描述,或抒情,或議論,從古到今、從外到中,郵品、錢幣及各類收藏品,你方唱罷我登場,堪稱豐富多彩,總有一樣吸引你的眼球。
報紙的內容再豐富,也離不開優秀版式的襯托。編輯們的編排可謂煞費苦心,期期彩色印刷自不必說,版面文章以方形居多,但編輯們更能常常以新的刺激樣式,突破常規的視覺屏障,如借鑒郵票的異形,將一些圖片剪接成圓形、菱形、三角形,或霧化、或雙聯,與文章相互交錯排列,增強了讀圖時代的吸引率,總是在不經意間為讀者創造出一個新鮮的、有獨特感覺的視覺景觀,真正做到了耐看的內容與好看的編排的完美組合。
集郵漫畫、集郵小說、集郵詩歌,諸多載體,經常亮相,大家都很喜愛,常常相互傳閱,共同探討。編輯們為了萬千郵人,在有限的版面內,以豐富的載體,內容,揭示出了怡情、益智、交友、儲財的奧秘。
作為國字號的集郵報刊,她多年如一日,凸現視覺亮點,增強閱讀感染力,提升郵謎的關注率、參與率,主導性不可動搖,我們普通郵人力挺。
最后對中國集郵報的編輯記者們真誠地道一聲,“你們辛苦了”,沒有你們忙碌的身影,哪會有豐富的精神食糧,哪會帶來不斷的樂趣,沒有什么能夠替代你在我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轉載自李大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dayou110